柴鸥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浏览: 347

二塘沟神韵 【门源印象|山水琴音】-金门源 编者按 《金门源》系列文学丛书第八辑——《门源印象》(散文)作品大部分来自我县本土作家和文学爱??


二塘沟神韵 【门源印象|山水琴音】-金门源

编者按
《金门源》系列文学丛书第八辑——《门源印象》(散文)作品大部分来自我县本土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共收集了91篇抒写门源山水、风俗的作品。作家们怀着对家乡山水和家乡人民的无比热爱之情,走进门源的山山水水,亲近乡土的一草一木,从多侧面描写门源秀丽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民风民俗和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从辽阔无垠的大草原到如梦似幻的达坂云海;从百里油菜花海到莽莽仙米林海;从名扬四海的浩门马到珍珠般的牛羊;从生活中的传统习俗到源远流长的非遗文化......用她们(他们)细腻清丽、饱含深情的文笔为我们描绘出了金门源的大美!

二塘沟神韵
与浩门镇隔河相望的是门源地区有名的二塘沟景区。
二塘沟距离浩门古城十多里,过浩门大桥上去高台黄精蝮蛇丸,先是头塘,是这条古道的第一塘。头塘沟南北长十公里,在四五公里处向西分出二塘沟,向东分出达坂沟,中间向大山延伸的是马塘沟,三条沟分别通到山梁的青沙垭豁、北沟垭豁 、达坂垭豁。翻越高耸入云的达坂山,直至大通县宝库五间房。乌丸莲耶
这里是千百年来的兵马之道,在穿越祁连山的丝绸古道中,从大通五间房过这条古道进老虎沟到达山丹,是天然形成的直线捷径。
有资料称:公元738年春,唐鄯州都督杜希望重兵与吐蕃决战浩门川,摧毁了老虎沟口的吐蕃新城,打通了河湟谷地向河西走廊的通道,并在头塘达坂对儿山顶和老虎沟口东山顶立下铁柱,以显战绩和国威。
传说很早以前,在达坂南侧的对儿山西峰,人们发现这根铁桅杆,高约数丈,不知何时所置,虽经风剥雨蚀,所余仍可及丈。往昔岁月在此遗留的不只是唐标铁柱,上头塘村、下头塘村在农家院中曾经还出土过古代遗物,有古墓、大刀、铜钱、石碑,石碑上面刻二龙戏珠,并有篆文,这些出土文物目前尚无法考证年代拙夫的芙蓉妻,但它足以证明先民们在这里曾繁衍生息。
与头塘不同,二塘沟不仅是兵马古道,而是一处秀美的自然风景区。
每年春末夏初,山峰冰雪融化时,二塘沟处处山泉淙淙,流水潺潺低调奋进,时而悬崖瀑布挂成白帘,时而涓涓溪水汇成河流,于是二塘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高山流水图。
往深处走,二塘沟两面的山重叠绵延,各具神姿。有的俯卧溪畔贝子鸟叫,有的临水长立,有的凌空耸峙。这里奇岩怪石更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有的像伸角蹬蹄的牦牛,有的像奋鬃扬尾的骏马,有的像怒目圆睁的金刚,有的像亭亭玉立的仙女。
二塘沟的河水从西向东流来蔷薇刑,与南面马塘沟的河水汇合于头塘最上的俄博山嘴子,然后带着一种咆哮的架势往北倒淌,流入浩门河。二塘沟河水与马塘沟河水各具特色,前者善于跳,后者善于渗。二塘沟河水是泛着白浪银花的河水乾坤九变,是一路带着欢声笑语的河水,总是跟河沟里大大小小的五彩石子嬉闹不止。一股清得透亮的山泉,顺地势急流,碰到巨大的河光石,哗哗哗地一蹦老高,瞬间在扁平的石面上飞溅成一朵朵银白色的水花。有时候阳光照射成一定角度,银白色的水花就变成了五颜六色,像是天空中打碎的彩虹。活蹦乱跳的溪水因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石头的阻挡,或平淌缓慢,或流动湍急畲山风论坛,或泼成水帘,或转成旋涡,或聚成小池,或散成湿地。然而,这里的河水无论怎样摔打折腾,从来不沾一点草屑,不掺一颗砂粒,自始至终保持着清澈见底。马塘沟河水性格内向,喜欢平静地缓流,间或钻入石缝,渗入草地,又从另一处悄悄地流出。有的地方似动非动,像一片油。有的从石面上溢出,落在下面的池子里,发出木琴一样叮咚叮咚的声音,清脆悦耳,令人遐想。不过无论哪条河水,看一眼清凌凌的,喝一口甜津津的,天下纯净矿泉水莫过于此。这是苍天的垂赐,这是大地的奉献。
山岚弥漫、云雾笼罩的时候,二塘沟的景色影影绰绰,天上地下迷迷茫茫,人就有了一种成仙成神的感觉。一旦云消雾散,眼前瞬间一片明丽,世界纯洁透彻得像一颗水晶,像一座冰雕。
盛夏的二塘沟,便五彩缤纷起来,水晶晶、马莲花、打碗花、炮仗花……山花烂漫,万紫千红。尤其是满山遍野的杜鹃花,洁白无瑕,一簇一簇开放在绿油油的叶子中,像是一块绿毯上撒下的棉团,像是碧波荡漾的湖面上飘落着朵朵白云芭利娅。
杜鹃也叫枇杷,分大枇杷和小枇杷两种,均为灌木,大枇杷有两米多高,胳臂那么粗,一墩一墩地生长在灌木丛中,形状酷似干柴牡丹;小枇杷则苗条颀长温拿五虎,性格似乎孤僻,样子也很矜持,专在陡峭的山岩上生长,白白净净的,又细又端正,像披纱舞绸的秀女,显示出一种与众不同的风韵。还有一种更短小的杜鹃当地人叫香柴,因为它散发着一种淡淡的清香。香柴长得密集,叶子和花朵也很碎很小,指甲皮那么大。叶子墨绿中透红,有的纯粹是咖啡色,花朵紫色、雪青、藏兰都有。一根香柴筷子一样粗细,再高也就是一米左右,一墩香柴几十根上百根,无数个香柴墩能苫过一面坡一道梁,能把一座大山包住,从远处眺望,整个山峰笼罩在一片蓝色的云雾中。二塘沟溪水流出山沟那一段靠南山有一大片草地,很纯的牛毛草,四五寸高,齐刷刷地不掺杂任何杂草,像是偌大的天然地毯。人们野游,都喜欢坐在这片草地上,感受土地的清香,野草山花的清香,还有轻风拂面,还有飞虫嗡嗡,惬意地享受大自然妩媚动情的风光。平展展的草地靠近南山的时候,就有了一簇一簇的金露梅,把墨绿的草丛涂抹得金灿灿的。对面北坡茂密的荆棘中,也间或有一墩一墩的银露梅,使绿色的山体有了许多亮色。
秋天的二塘沟别有一番景色,首先是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的那种遐想。秋天的雪已经落到石山顶峰,在瓦蓝瓦蓝的天空陪衬下格外耀眼。石峰下那块植被带开始层林尽染,桦树率先披一头橘黄色叶子从四季常青的松柏中分流出来,接着山白杨也慢慢从树冠顶端变成淡淡的米黄,小溪两旁的黑刺林长满了火红色的沙棘果,让人看一眼就酸得直流口水。更有那一墩一墩的黄刺与秋天激情相约,披一身火红的叶子,挂一身玫瑰色的黄刺果,把秋天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塘沟生长羌活、柴胡、左拧根、狼毒、黄芪、虫草,蒲公英、蕲艾等,这里不仅药材遍地,而且是飞禽走兽出没的地方。来到这里犹如走进了童话世界,走进了动物王国。马鸡、鹌鹑树梢上飞,抗车辙剂野兔、石羊山梁上过……
二塘沟是当地人夏秋两季出游野炊的地方,尤其每年到端阳节、六月六、八月十五,这里游人络绎不绝,河边林子炊烟袅袅,山里滩里欢声笑语,大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存,完美相处。于是,景更秀,人更乐天基权,日子更红火,生活更美好。
作者:马文卫,男,回族,1948年5月生于青海省门源县,从事中小学教育35年后退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被门源县志办公室聘为地方志编辑。撰写出版文学书籍13部,300余万字,以小说创作见长,部分作品曾获省、州、县各类奖项。
来源:《门源印象》
编辑:县委宣传部信息中心
全文详见:https://bbs.6596.org/931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