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鸥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浏览: 308

柴鸥经典精临——杨兴慧-书法导报社 柴鸥杨兴慧中国书协会员、江苏省常州市书协刻字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溧阳市书协副主席、江苏省溧阳市书画院副院长。浅谈《西狭颂》的临习与创作《西狭颂》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亦称《李翕颂》《黄龙碑》,位于甘肃省成县天井山,东汉建宁四年(171)六月刻,仇靖撰刻并书丹。《西狭颂》与陕西省汉中市的《石门颂》、略阳县的《郙阁颂》同列为汉代书法“三颂”,是三大颂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摩崖刻石。有额、图、颂、题名四部分。不少字还有篆书结构,于方整中又带圆融,浑厚


柴鸥经典精临——杨兴慧-书法导报社

柴鸥
杨兴慧中国书协会员、江苏省常州市书协刻字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溧阳市书协副主席、江苏省溧阳市书画院副院长。
浅谈《西狭颂》的临习与创作
《西狭颂》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亦称《李翕颂》《黄龙碑》,位于甘肃省成县天井山,东汉建宁四年(171)六月刻,仇靖撰刻并书丹。《西狭颂》与陕西省汉中市的《石门颂》、略阳县的《郙阁颂》同列为汉代书法“三颂”,是三大颂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摩崖刻石。有额、图、颂、题名四部分。不少字还有篆书结构,于方整中又带圆融,浑厚高古。
一、《西狭颂》的临习
1.《西狭颂》的线条临习
用笔问题是解决隶书临习的首要问题,吴让之认为“此碑纯篆法”,这是很有见地的看法,篆隶之间本来就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中锋用笔是最有特征的主要延续,《西狭颂》中锋用笔,线条浑圆古厚,它的波挑相对于《石门颂》更加清晰,但相对于庙堂气息重的其他汉碑又显得含蓄内敛,对于此碑的线条临习,更加要注意对摩崖刻石金石气的把握,在行笔过程中通过绞转的运用,流畅中见生热,毛枯中含滋润,在书写过程中抖动成分不宜过多以显做作小气。
2.《西狭颂》的结体临习
通过对《西狭颂》的整体了解,我们发现此碑的单子结体以方正平整取胜,杨岘认为“结体在篆隶之间,学者当学其古而肆,虚而和”。此碑看似平整方正,实质跌宕起伏,恣意生动,在临习过程中既要注意其平整方正的结构,同样也要注意细微处的丰富变化,不能一味地追求方正的结构,从而忽视跌宕纵横的自然生动,从而临帖显的匠气,刻板而无生气,应多多体察其浑然天成的变化,小中见大。
二、《西狭颂》的创作
临帖的最终的目标是创作,对于古法的追求是至关重要的,只有熟练的掌握法则才能为创作打下基础,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创造,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意临是创作的前夜,所谓意临,不只是临其大意,而是通过自身的理解,把书帖以自己的面貌展现出来,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从方法上来说,也可以专攻一家,旁涉其他,也可以旁收并蓄,融合多家。清代是一个隶书大盛的时代,清代书家的隶书创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可资借鉴的实例。
根据《西狭颂》进行创作,我们除了对其线条和结构的借鉴,对其章法我们同样会有很大的可取,面对整张《西狭颂》的拓片,我们可以很明显的发现,该碑字距大,行距舒朗,虽通篇端凝沉雄,雄浑古拙,但也有一股清心之意,在创作之中,如果只是在意单字的线条与结构,而忽略原帖章法构成的运用,这样可能使作品精神状态欠佳。当然我们不能把创作与临摹完全分割开来,这是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状态,王铎的“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就是一个力证。
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到:“书贵入神,有我神,他神之别。入他神者,我化为古也;入我神者,古化为我也。”从《西狭颂》的临摹走向隶书的创作,是一个入古出新的过程,需要大量的心力,对《西狭颂》本身进行理解并且吸收,从而进行自己独到的诠释,当然自我风格的形成,本来就是一个不断推翻,不断显露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古人常常借古帖来完善自己,而不是一味临帖,成为字帖的奴隶,这一点需要我们有清醒的认识。

《西狭颂》局部

临摹作品

创作作品


欢迎订阅《书法导报》
书法导报∣书法专业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入我们
公众号:sfdaobao
电话:0371-66770116
邮箱:sfdbzt@163.com

全文详见:https://bbs.6596.org/771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