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鸥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浏览: 262

二战陆战十大明星兵器系列之十——意大利75毫米野战炮-为佳咨询二营长!你他娘的意大利炮呢?给我拉来!”这句耳熟能详的经典台词出自抗战剧《??


二战陆战十大明星兵器系列之十——意大利75毫米野战炮-为佳咨询
二营长!你他娘的意大利炮呢?给我拉来!”这句耳熟能详的经典台词出自抗战剧《亮剑》中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在华语界已成为神句子(热度超过另一神句:“元芳,你怎么看?”),更成为网络语言的一个“梗”——万能的“二营长”与“意大利炮”演绎出无数的神段子。中国是二战东方主战场,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巨大牺牲和贡献,二战十大明星兵器系列不应在此开天窗司溟,思来想去还是给这“意大利炮”留上一席,谁让这货在当今中国影响太大了。其实在中国抗日战场上还有诸多区域性的明星兵器,如“盒子炮”、中正式步枪(仿德国毛瑟步枪)、捷克式轻机枪、SFH18榴弹炮等等,发挥的作用比“意大利炮”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先露脸的“意大利炮”算是它们的集中代表吧,毕竟“意大利炮”对于缺乏重武器的八路军来说是极为珍贵的利器,也是今日网络世界中国式无厘头幽默的“神器”阎毅。

意大利75毫米野战炮基本诸元:口径75 毫米/36倍径,炮重1160公斤,炮长2.7米,高低射角-11°—18°,方向转角6°,初速529 米/秒,最大射程8500米,战斗射速15—30发/分钟,弹丸重6.1—7.98公斤,炮架为双轮单脚式,挽马或机动车牵引,炮组成员6人。野战炮(也称野炮)是二战之前的叫法,主要是指中小型的加农炮或榴弹炮,属于野战炮兵伴随步兵作战使用的火炮。野战炮与山炮常常是一炮两“吃”三足金蟾,它们的区别是山炮可以拆卸后由骡马驮运(一般可分解成10个左右部件),野战炮则不可拆解,须由挽马或机动车牵引,较依赖道路条件,机动性不如山炮,但射程威力一般比同口径山炮要大(山炮的炮管一般是轻型的),价钱也相对便宜(不必设置快速拆装的组件)。二战后,野战炮、山炮的概念就逐渐消失了。既然这“意大利炮”叫野战炮,必定是一门老炮儿,可一般人想不到它竟是上上世纪的产品,而且并非罗马血统,其血缘来自“法国小姐”,即意大利仿制法国M1897式75毫米野战炮。法国的这门炮在世界火炮史上可有一号,它是世界上第一门现代化加农炮,即世界上最早的人工装填单发速射炮,昵称“法国小姐”,简称“法75”。在此之前的人工装填单发火炮无一例外都存在射速慢的问题,而且口径越大射速越慢,因为火炮发射时产生的巨大后坐力会将炮架向后推离炮位,炮手们需要将火炮推回原位,重新瞄准计算弹道诸元,再装填发射,既费力又费时南通职称网。早期工程师们为解决火炮后坐力问题进行过许多尝试,先后采用了炮架后退轨道、弹簧式制退机与气体式制退机等洪永时,但效果都不明显,火炮的射速每分钟也就两发上下。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是炮兵出身,号称“炮兵皇帝”,对火炮的作用极为重视,可以说他是依靠强大的法国炮兵成就了一番霸业。但到1870年爆发普法战争时,骄傲的法国炮兵被普鲁士军队炮兵全面超越,这场战争的惨败使法国军方认识到差距,战后遂提出研制新型火炮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法国布尔热兵工厂工程师圣克莱尔·德维尔上尉(法国兵工厂的工程师有军衔)先在1889年研制出一门57毫米野战炮,该炮是“法75”的鼻祖,虽然比较粗糙,但却采用了当时的一些最新技术,如无烟火药发射剂、定装式黄铜药筒、偏心螺式炮闩等,使射速有一定的提高咬字组词。在此炮的基础上,德维尔上尉先后与路易斯·巴奎少校、阿尔伯特·蒂勃特中校、艾米利·雷玛尔赫上尉接力合作(估计是翻译的问题几位工程师的名字极不统一),依托法国皮托兵工厂的设备,在1896年推出一种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新型75毫米火炮,首次采用了液压式反后坐驻退复进装置,火炮发射时强大的后坐力由驻退机吸收,炮管退后自动复位,炮架大幅移动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瞄准线基本保持,如打面目标直接再装填炮弹发射即可,这无疑节省了炮架复位与再瞄准的时间,每分钟射速可提高到15发,熟练炮手极限可达30发。“法75”的高射速不可思议,一夜之间让所有旧式单发装填火炮都过时了,因此,“法75”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速射炮,但这种速射炮与同时代的小口径机关炮是两个概念,这是两种不同的火炮,虽然有时都叫速射炮。法国人发明的这门火炮具有里程碑意义单翅的天使,火炮从而跳出刚性炮架时代跨入弹性炮架时代,成为现代意义上的火炮。有意思的是“法75”的液压式反后坐装置的原型设计,竟是偷师德国工程师阿登纳·豪赛尔,因该专利装置没能解决好液压油泄漏问题,1891年被德国克虏伯兵工厂所拒绝,豪赛尔一气之下委托中介公司向外推销这一专列。“法75”主设计师德维尔上尉闻讯后,1892年隐瞒身份亲赴德国表示购买意向,由于豪赛尔狮子大张口并未成交,但在与德国人三番五次地接触中,懂行又聪明的德维尔(极佳的间谍)摸清了这一装置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结构。之前法国的巴奎少校曾发明过类似的不成熟的短后坐装置,而豪赛尔的设计属于长后坐原理,结构紧凑、简单、高效、轻便。法国人深为德国人的精巧设计所折服,遂由皮托兵工厂的蒂勃特中校全盘照抄拿出相似的设计。可由于先天不足,法国人同样遇到“拦路虎”——漏油问题,历经数年折腾,在采用了新型防腐材料后才最终突破瓶颈,而德国人同期搞出的1896式77毫米野战炮与“法75”相比,简直就是“小儿科”。“法75”在研制过程中法军极为重视,多位将军为其站台,给予多方支持并列为高度军事机密,但期间还是出现引发轰动法国的“德雷福斯泄密案”,一度使“法75”研制中断。好在军方、研制方不懈坚持袁守城,该炮于1897年终于完成测试定型,由皮托、布尔热、施奈德等兵工厂投入量产(累计生产21000多门),法国陆军迅速装备了“法75”,尽管法军对装备“法75”依然密而不宣,但在这之后还是引发了一场席卷世界的“速射炮革命”。“法75”的首次对外公开亮相竟是在中国,在1900年八国联军合力攻打北京城时,其他七国军队终于亲眼见识到这门法国炮的恐怖射速,众多义和团成员死在其猛烈的炮火之下。欧美军工强国都被法国人划时代的杰作所震惊,随后陆续跟进带动了全球火炮的更新换代,美国、意大利、波兰等国家先从法国进口这种75毫米速射炮并展开仿制或授权生产,英国、俄罗斯等国家也开始按照法国的技术研制自己国产的速射炮。德国人是这场全球速射炮革命中唯一的输家,由于普法战争两国结下了仇,法国始终拒绝将“法75”的设计图纸卖给德国人,德国只得自行对有缺陷的旧式野战炮进行修改升级,但不管怎样费尽洪荒之力,德国搞出来的1903式75毫米速射炮仍然不及这法国货。到一战爆发前,知耻后勇的德国人奋力追赶上来了,重回火炮世界龙头老大的位置集邮女,不过德国人是将发展重点放在大口径远射程火炮上,并不陪法国人玩轻量级的速射炮对决。

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法国炮兵对“法75”这门速射炮喜爱有加,亲昵地称呼其为“法国小姐”。在法军内部,围绕“法75”竟形成一个以年轻军官为主的“速射炮万能论”学派,他们认为旧式的大口径臼炮、榴弹炮等已然过时,法军上下只需要一种“法75”就能够克敌制胜包打天下。可过分夸大“法75”的作用显然太偏执,“法75”的液压反后坐装置同样可以复制用于改进大口径火炮,而“法75”弹道低伸,射程、威力有限,也根本无法取代其它各型火炮的作用,真要按这些人的意见办了,一战法军占不到任何便宜,二战法军只能输得更惨。为何法国陆军老认为自己是“欧洲最强陆军”?实际却眼高手低战力平平,就是因为法军中总是头脑爱发热的主与思想僵化者们在轮流占上风。火炮是“战争之神”,速射炮在1904年的日俄战争中大放异彩,这一仗虽然俄国战败林桂生,但俄军使用山寨“法75”技术的1902式76.2毫米野战炮(圣彼得堡普提洛夫兵工厂制造),射速每分钟12发,而日军的明治31年式75毫米野战炮射速只有每分钟3发。俄军火炮以疾速射将蜂拥而上的日本兵轰得尸横遍野,日军战死35122人属惨胜(俄军战死12331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75”得到广泛运用,仅法军装备就超过10000门,但整体上表现却一般般,一战前的风光不在。因为一战主要是打堑壕战,而“法75”是为防御大量冲锋的步骑兵或与敌方炮兵对射设计的,对堑壕内隐蔽的敌人射击效果远不如曲射的迫击炮和榴弹炮,加上仰角不够,炮弹威力不足,远程火力覆盖又不如大口径加农炮,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法国的敌人——德国军队大量装备的105毫米榴弹炮从弹道、射程、威力等全面碾压“法75”,精明的德国人也放弃了普法战争中那种步兵密集冲锋的打法,使法军的“法75”少有英雄用武之地,反而是呆板的英法联军依然热衷“人海战术”,但每每惨遭德国人的重机枪和大炮的杀戮,尤其是持续百多天的索姆河战役,英法联军伤亡就达80万人。因此,一战之后,“法75”这种上不上下不下的火炮一直不温不火,因为随着机动车辆的发展,各国都在研制装备大口径的重型火炮;二战初期法军的“法75”似廉颇虽老尚可一战,充当反坦克炮击毁一些德军坦克,但随着法国举白旗投降,“法75”全被德军缴获,看不上眼的德国人将它们都给了各国仆从军,此外,意大利、波兰等国也有部分“法75”参战,这些老炮儿与其所属国一样我的异能魔法,在二战欧洲战场基本是打酱油的角色。俗话说“西方不亮东方亮”,在欧美已经灰头土脸的“法75”在二战东方战场却成了“香饽饽”,这婀娜的“法国小姐”是如何漂洋过海到了中国?这“意大利炮”又如何接踵而至的呢?它们大致来自四个渠道:一是早期中国直接从法国采购原装的“法75”。事实上,“法75”进入中国的时间比“意大利炮”出现的还要早,在中国这种炮被称为“法式快炮”。清末时期,清政府通过外国洋行向法国订购过“法75”,张兆艺用于装备新式陆军;民国时期,粤军陈济棠、滇军龙云曾利用与在越南的法国殖民地政府的特殊关系,采购了一批“法75”;中央军也从法国采购过少量的“法75”。以上到底有多少门未见可信数据,但估计在百门以内宋级潜艇,那时中国军队是以装备德制火炮为主。因时间跨度长,这批炮到抗战爆发时仅剩下几十门。二是意大利将仿制的“法75”卖给盟友日本,日军侵华时将它们带到中国。一战意大利与法国是盟友,所以意大利能从法国获得授权许可仿制这种炮,意大利军工业实力不俗,生产的枪炮蛮不错,意大利的兵工厂在仿制“法75”时还略有改进,并在炮身上铭刻有意大利文,这就是“意大利炮”的缘由。一战之后,消减军队的意大利将这种炮卖给日本数百门,之后又陆续给已同是轴心国的日本一些二手货。李云龙独立团的这门“意大利炮”正是从日伪军队手里缴获来的,这倒有历史根据,但有多少门“意大利炮”缴自日伪军?未见史料记载,估计数量也不会多。三是一战后至二战前中国直接从意大利进口过这种“意大利炮”,主要是东北军张学良所为。意大利人除了搞笑卖萌,还很会仿制和卖军火,同期还卖给中国中央军和各地军阀一些M1935型45毫米战防炮、布雷达20毫米高射炮、VC33轻型坦克、CR32战斗机等等,有“国军意大利三宝”之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的一些“意大利炮”被日军缴获,李云龙独立团的“意大利炮”也有可能来自于此。四是抗战前期来自苏联援助的“法75”(此说法存疑)。苏联为了使中国拖住日本而无力北攻,曾向中国提供三期低息军购贷款,支援中国各型火炮1140门清大学习吧,其中200门是苏联1939年缴获于波兰军队的“法75”(1941年4月《苏日中立条约》签署后,苏联军援基本停止)。通过以上四种渠道到中国军队手中的“法75”和“意大利炮”加起来也没有多少王依梓,撑死了也就300门上下,炮弹也不多,对偌大的中国军队来说是杯水车薪。“意大利炮”之所以能在中国战场成了龙种ihos登陆,正说明中日双方的陆战兵器都落后世界水平若干年。先说中国,作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工业基础极其薄弱,只有几处兵工厂可以仿制低端火炮,产量很有限,抗战爆发后基本被日军占领。中国军队的火炮、坦克等重型兵器主要来自进口,中大口径火炮价值不菲,中国毕竟穷啊,一次也就能买个一二十门。1935年3月,新成立的国民革命军陆军炮兵整理处经统计,全国可用的火炮仅有457门。这个统计也许有遗漏,但基本反映了中国军队的家底,而且是毁一门少一门难以补充。招远二手房再加上中国的道路条件太差,105毫米以上口径的重型火炮机动困难,中国军队装备得极少。于是,像“意大利炮”这种中型速射炮在中国军队就算是稀有的重武器了。再来说日本,日本作为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工业基础比中国强若干倍,但比欧美国家又有较大差距,特别是资源匮乏是其致命软肋。在资源分配上日本更多地投向海军和空军,军舰飞机造得都不输欧美,可陆军兵器与欧美强国比至少有十年以上的差距,就是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比较陆战兵器,基本也没有代差。中国军队的某些轻武器甚至强于日军,比如捷克式轻机枪、马克沁重机枪就比日军的“歪把子”轻机枪、九二式重机枪要好,但侵华日本陆军的主要优势在重武器的数量及可以及时补充,尤其火炮是中国军队的十几倍以上,而且炮弹充足,这也是一场场大战役下来中国军队伤亡总比日军大许多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在日军的火炮中,大量的是掷弹筒、迫击炮和小口径山炮,“意大利炮”对日军来说同样是好玩意。其实在日军的炮兵装备中,也有与“意大利炮”相似的“明治38年式75毫米野战炮”,仿制于德国克虏伯1903型野战炮,性能反而不如“意大利炮”,它们同是日军旅团、师团属炮兵的重要压制火力。

本来中日军队就实力悬殊,而抗战初期八路军、新四军的武器比国民党中央军、地方军队又处在极大的劣势,以在华西方记者的描述就是些农民武装国术天歌,缺枪少炮,弹药不足。抗战中的晋东冀西是日军重点采取“铁壁合围”的地区,碉堡炮楼林立,工事谈不上坚固但对方没有炮就易守难攻,据点外围还环绕多道铁丝网、鹿柴及壕沟等障碍物。八路军要打破围困封锁必须不断拔除这些碉堡炮楼,每次用炸药包攻坚作战都要付出很大的牺牲,可想而知八路军独立团缴获了“意大利炮”是何等的大喜事,这种可直射打点状目标的加农炮对八路军来说,正是摧城拔寨的绝对大杀器,有了“意大利炮”独立团腰杆子就硬了连平安县城也敢攻打。《亮剑》毕竟是电视剧,现实中鲜见有中国军队使用“意大利炮”作战的文字记载,倒是有数处“法75”作战实况的记述,比如1938年的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及豫东北作战,1944年的衡阳战役与洛阳保卫战等等,“法75”都以密集和精准的火力给日军造成很大杀伤,特别是在洛阳城内曾击毁日军坦克20余辆。不过既然“法75”与“意大利炮”长得一样,以上的记述中也有可能将二者混为一谈了。中国军队的“法75”、“意大利炮”及“德国克虏伯大炮”本来就不多,随着战争的大量损耗,能坚持到抗战胜利的已是屈指可数。好在到抗战中后期,美国按租借法案给中国的军援中有1200余门75毫米以上口径火炮(但有许多门是抗战胜利前才到达,后成了老蒋打内战的武器),加上之前苏联支援的火炮,这些苏美制火炮构成中国军队炮兵抗战的主力装备,但国民党政府基本不与八路军、新四军分享这些舶来的“奢侈品”,八路军、新四军的火炮主要靠作战缴获于日伪军,都是用命换来的极其珍贵,“意大利炮”之类的重兵器始终是我军的“宝贝疙瘩”,持续使用到新中国诞生才退出历史舞台。行文至此,二战陆战十大明星兵器系列全部写完,计美国M4中型坦克、美国M1半自动步枪、英国司登冲锋枪、苏联T34中型坦克、苏联喀秋莎火箭炮、苏联波波沙冲锋枪、德国黑豹式中型坦克、德国MG34/42通用机枪、德国88毫米高射炮、意大利75毫米野战炮共十篇文章。按照陆战明星兵器入选的主要标准是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兵器的数量无疑是重要的,前九件入选兵器自信争议不大,唯有这稀罕的老“意大利炮”有些牵强,不过想想极具娱乐精神的中国网友能脑洞大开,将独立团的“意大利炮”轰开平安县城列为二战的“转折点”,在这世上还有什么是“意大利炮”轰不开的?其拿下“二战陆战十大明星兵器”末席还算多大点事啊?谁若不服那就等着李云龙瞪着牛眼喊“开炮”吧。
全文详见:https://bbs.6596.org/939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