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鸥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浏览: 383

云庐·文化‖杨仁恺:《晋文公复国图》管窥(之一)-云庐艺社北京《晋文公复国图》管窥(一)▼《晋文公复国图》《晋文公复国图》画卷,是从伪??


云庐·文化‖杨仁恺:《晋文公复国图》管窥(之一)-云庐艺社北京


《晋文公复国图》管窥
(一)






《晋文公复国图》
《晋文公复国图》画卷,是从伪满洲国皇宫中佚出,现藏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这件名画的作者和制作年代,在学术界中至今还有不同的看法,甚至有的认为明人所作(或由于画卷上与今有伪宣和诸印空而致疑的)......真是莫衷一是。

在《故宫已佚书画目》中,此卷名为《李唐晋文公复国图》,是根据《石渠宝笈初编》转录而来的。明末詹景风《东图玄览》作《晋公子重耳出亡图》,此时画卷庋藏在王世贞家。据记载原为歙县吴氏物,后归司马张肖甫。张氏卒,其子求王世贞撰墓志,以此画卷为贽礼,就在此时狱锁狂龙2,一些鉴藏家对画卷作者出现意见分歧。王穀祥认为是李公麟真迹,詹景凤列举许多理由,不同意王氏之谈,总括地指出此卷“笔法皆佳,趣高,(惟)骨气不逮,法不精深”金木同源堂,断为李公麟同时人摹本。与以上诸人同时的文嘉弁魔士塞西尔,在所录《严氏书画记》里,有“无名氏画晋文春秋……”一语,当指此卷,是时已从王氏转入严世蕃家,亦未肯定作者是谁。又一位明末人张丑,在他所著《清河书画舫》中对此有所记载:“李店晋文公复国图卷在严氏,即文休承(嘉)所调无名氏……”张丑独排众议,肯定此巻作者为李唐。张丑的依据是从元人乔篑成跋中的考证,周密《云烟过眼录》对此卷的叙述十分明白。指出《李唐普文公复国一卷》藏乔篑成家,并说明为上下两巻铁甲小宝小让,下巻已佚,画上有思陵(宋高宗赵构)题。魏哲鸣既然写得如此清楚,故有助于张丑下决心。周密对此作出判断的理由,认为“所作人物树石,绝类伯时(李公麟),寻常以李唐为院画忽之,乃知名下无虚士也 。”看来这位知名藏家发挥了独自的见地幽灵鲨,惜詹景凤诸人既不重视乔氏诸家题跋, 又未查阅《云烟过眼录》,致有各执一端的争议。当然,各家之说还可以继续探究。

画卷的名称问题,在历代文献著录中,也出现过分歧深蓝色的情书,元初赵孟頫《松雪集》的题咏里作《晋公子奔狄图》,与赵氏同时人周、乔、石三家均在跋中或书中作《晋文公复国图》,明代詹景凤所著《东图玄览》作《晋公子重耳出亡图》,文嘉《严氏书画记》作《晋文公春秋图》,张丑与清代诸书沿用周密之说直到今天。上面所列举的各种画名,明明存在尖锐的矛盾: 一是复国, 一是出亡,究以何者为是?经核实画卷内容,描写的是春秋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历经宋、郑、楚、秦,忍辱负重,备尝苦辛,仅画中最后一段描绘返回晋国,“壬寅公子入于晋师, 丙午入于曲沃,丁未朝于武宫”。似乎包括出亡和复国的两部分内容邡怎么读,只是出亡的分量远远大于复国的比重。因此,它使我们联想到《云烟过眼录》所记,此图原为两卷,今存上卷。依是推之,上卷应为“出亡图”,已佚的下卷则为“复国图”。所以名画家赵孟頫在诗中作为《晋公子奔狄图》,似乎颇有分寸。但事情又不尽然, 尚须进一步加以考察。因为周密所谓画分两卷, 他本人并未亲睹,只就乔篑成题跋推论为上下两卷的。殊知乔氏提及的另一卷同名画,内容有奔狄、过卫、适齐及曹四段,均属流亡内容,当是一卷分割为二。赵孟頫所咏者,或是分出之卷,故有《奔狄图》之名出现假打外传。如果就整体而言之,仍以《音文公复国图》名之较为恰当,可以达到名称与内容的一致。尽管描写复国图仅此一段,但创制此图的中心目的,集中到一点杨政龙, 就是为了复国。

在探讨画卷作者是谁的问题,已从历史文献方面列出几种不同观点,主张摹自李伯时的詹景凤,与周、乔、石见解似同而非。即是周氏等认为李唐“所作人物、树石类伯时”,欲进一步明确表示:“寻常以李唐为院画忽之,乃知名下无虚士也。”似乎两方大前提相近而结论则大相径庭。这里,先就詹氏论点分析,本身存在不可克服的矛盾。即“今此卷非不宛然肖之(李伯时)……中多草率苟且之笔,故不堪咀嚼,而以为李之当时人临耳,要又非后人手指可办”。说来说去,就是“中多草率苟且之笔”一语,别的皆与李伯时的风格一模一样。肯定“非后人手指可办”寒冰菇,则已近于王穀祥的论点了。因为既然画风一致,制作时间一致,又非后人所摹,这一系列的肯定,抵消了极不具体而又抽象的否定。归根到底,詹氏之论是不能白圆其说的。詹氏还就画中人物衣褶,以为“纯是伯时故吾”,至于“树石则率半羊毫尖水笔刷成”。与他平生所见李氏画法两路。可是力神比多兽,在此语之后,又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刘绰琪,说什么“当时伯时亦有此种树石也”。为此,论点的紊乱,即是逻辑的悖理,不指自明。

周密的论据,只提出“人物、树石绝类伯时”,但不认为就是李伯时之作,反而指责别人把李唐当李伯时,而忽视院画家之成就。周氏提出这个看法有何根据,除此而外没有更多的说明腹黑贤妻,看来他的结论,不怀疑为李唐之笔,“乃知名下无虚士”,信心很足,托福neea不由得使我们从画卷本身再作一番核对。作为历史故事主题画长卷,用连环画形式,晋文公形象一再出现,人物、车马、宮室、树石的描绘,逐段构图,皆有变化,如此巨制,无一懈笔,不见有草率之处,诚为我国古典绘画中少有的杰作!至于李唐作品是否接受李伯时影响,周氏去北宋不远,必然较我们见到的为多,前人已有论列,则姑妄听之。问题在于李唐传世作品中吴忠宪,能否从中窥见彼此之问的继承关系,于是问题自可迎刃而解。可是,困难限于两位画家的作品流传甚少,尤其是李公麟真迹,只见人马,未睹树石、屋宇、车辆之作,因之对前人文献的参考价值及其可靠性就随之赋予了一定的意义了。
节选自:《沐雨楼文集》之《晋文公复国图》管窥
云庐艺社编辑整理


-------杨仁恺------
杨仁恺(1915年10月1日——2008年1月31日),号遗民,笔名易木,斋名沐雨楼,四川岳池人。享誉海内外的博物馆学家;书画鉴赏大师、书画大家、美术史家。曾任中国古代书画七人鉴定小组成员、中国博物馆协会名誉理事;辽宁省博物馆名誉馆长、文史研究馆名誉馆长;鲁迅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导师,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职。因其杰出贡献,授予了“人民鉴赏家”荣誉称号,被誉为“国眼”。杨仁恺先生是新中国文博事业的拓荒者,对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考鉴、拯救及中国文化世界的传播作出的卓越贡献,海内外影响深远。

相关章节:
云庐·文化‖杨仁恺——魏晋南北朝的书画艺术(一)
云庐·文化‖杨仁恺——关于《唐宋元集绘》几个问题的探讨
云庐·九友‖张继刚:诗韵九首
云庐·研究‖避难与行踪(石涛的心性与笔墨研究)云庐·文化‖杨仁恺——对董其昌在我国绘画史上的评价云庐·九友‖张继刚——乐府诗三首
全文详见:https://bbs.6596.org/9270.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