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鸥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浏览: 396

二战清华刑法,调剂南师大:我的经验和教训(下)-青苗法鸣二战清华刑法,调剂南师大我的经验和教训(下)文/蒋浩天全文约/17000字阅读需/30分钟建


二战清华刑法,调剂南师大:我的经验和教训(下)-青苗法鸣
二战清华刑法,调剂南师大
我的经验和教训(下)
文/蒋浩天
全文约/17000字
阅读需/30分钟
建议收藏后选择时间充裕时阅读
四、公共课的教训
(一)公共课在考研中的地位
我这回考研被公共课拖累严重,没有什么经验可以介绍,故本部分只简要谈谈自己的教训。网络上有大量的公共课经验贴,考生可重点参考成功者的经验。
关于公共课在清华法学考研中的地位,我想说的是,清华法学考研中,对公共课的容错率要高于其他名校(如北大、人大、法大、武大),但还是要重视公共课,不能指望被专业课拯救。
上面那段话,看似是废话,但我认为还是有必要展开介绍。之所以说清华法学考研中对公共课的容错率要高于其他名校,是因为清华的公共课线只有50分(不像其他985动辄55、60),而清华专业课发挥得好的考生和发挥一般的考生之间,综合卷和专业卷各足以拉开10—20分的差距,即使公共课考了60+多甚至50+,只要综合卷和专业卷考出240以上,还是有很大可能进入复试;而人大、法大等名校,专业课很难拉开差距,最后就只能以公共课成绩定乾坤。同时,清华法学院专业课的复习量比较大的,考生的公共课复习时间会相对较少,这也影响了考生的公共课分数。
尽管如此,考生在准备考研时还是要重视公共课,不能指望被专业课拯救。专业课考得好,固然可以拉很多分,但如前所述,清华的专业课本身就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即使考生复习充分,也难免在考场上被部分灵活的题目所困。而且,清华法学院各专业招的人很少,属于“优中选优”,考生没有理由期待那些在公共课中考出高分的竞争对手专业课一定就会比自己低很多,尤其对于刑法专业的考生。总之,因为清华公共课线不高,认为自己能够成为专业课考试中的“幸运儿”,从而不认真准备公共课,是一种很不务实的想法,不宜提倡。一般而言,公共课135分以上属于不拖后腿,150分以上属于高分。
关于公共课是否需要报班的问题,我认为考生可结合自己情况选择,基础较弱、自制力较差的考生可以考虑报个班,但对于基础好的考生,并无报班的必要。此外,B站上有大量的盗版考研公共课资源,在进度上仅略慢于正版课程,考生只要搜索老师的名字,就可以找到,我推荐考生采取观看视频课的方式学习,而非报实体辅导班,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持复习时间的灵活性。
(二)政治复习中的教训
我第一年考研时,9月法考后开始复习政治,先用了一个月时间刷完精讲精练和1000题,10月底开始反复看风中劲草,11月中旬肖八出来后做了肖八,12月肖四到后方开始背肖四,除肖四外,没有背其他的资料。在第二年,我同样9月开始复习政治,这次没有选择跟着肖老师,而是跟着新东方的陆寓丰(腿姐)老师,在10、11月把腿姐的强化课、主观题课、押题课全听了一遍,12月除做肖八、肖四外,还背了腿姐的复习资料。根据我的估分情况,我客观题得分34分,最后总分66分,是个很一般的分数。
我认为,自己在复习政治的过程中有以下两点教训:
第一,未重视基础知识和细节问题。如所周知,得客观题者得政治,如果客观题得到40分以上,那么政治很容易上70分。我复习时,虽然看了很多遍风中劲草,肖八和肖四的客观题平均分也达到了40以上,但在考场上还是做得很差,错了一些不该错的题。我反思,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归根结底是自己复习时只是一遍遍地“过”教材,没有刻意去关注细节问题,导致看上去啥都会,一做题还是错。考生在复习中前期,对细节问题一定要重视,尤其需要注意类似知识点间的辨析,1000题之类的基础练习,也应当认真对待。同时,虽然真题具有一定时效性,但部分真题还是有训练价值,尤其是马原。
第二,忽视背诵。这一点我在前面的内容里已经提过多次了。我反思,自己在12月初才开始政治主观题背诵的做法可能不妥,一方面是因为12月属于复习后期,需要集中背诵的内容很多,可能会手忙脚乱,另一方面是如果考生在12月初肖四出来前没有背过任何政治主观题内容的话,记忆时可能会不习惯,最终影响复习。换言之,肖四固然靠谱,但考生不宜把所有赌注押在肖四上,期待背完它就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考研政治主观题。那么,在肖四出来前,考生应当怎样备战主观题呢?我认为,考生可以在听腿姐主观题课的基础上,从11月中旬开始背诵腿姐整理的主观题答题模板(腿姐10月份会出一本背诵手册,推荐购买),这样在肖四出来前,就能大致背完一轮内容,然后结合腿姐的模板,背诵肖四。腿姐的押题质量也很高,考生可以重点参考。
(三)英语复习中的教训
英语是我两次考研中最为心痛的部分,我第一年英语考了67,第二年则只有54,大大拖累了分数。之所以不进反退,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没有拿到阅读理解Part B的10分。阅读理解PartB是所谓的任务型阅读,今年考的是段落排序。在大部分年份,包括17年英语卷,阅读理解PartB的难度是不高的,我在第一年练习了大量的PartB,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于是在第二年复习时,就对PartB有所放纵。结果今年英语卷的PartB比较难,我花了近30分钟处理这篇阅读,最后还做错了。由于段落排序往往是错一个选项,就很难拿到其他的分,这就导致我白白丢掉了这10分,而且,由于我花了很多时间在PartB上,最后没有多少时间做翻译,也影响了翻译的分数。我反思,尽管在大多数场合,PartB难度并不大,但考生务必要确保把这10分拿到,否则英语的分数会被大大脱累。在平时的复习中,在做真题的基础上,考生可以再买一本PartB的专项训练,学习答题技巧。
第二,在二战期间放松了英语的复习要求。我英语基础一般,属于六级500出头的水平,在第一年,我很认真地复习英语,3月听完了恋练有词,并做了笔记,4月刷了07年之前的真题,5月练习了翻译和写作,暑假坚持背单词,法考后把剩下年份的英语真题刷完,并总结作文模板,练习作文,但因为最后阅读还是没有做好,导致没有上70。在二战时,我觉得考研英语就是反复练真题,但真题自己之前已经做完一遍了,没有必要太早练,所以在9月前只是断断续续地复习单词,等到9月后,把07年后的真题以整卷的形式重新刷了一遍,练了大概1个半月的作文后,就去考试了。最后不但做错了PartB,而且阅读做得和第一年差不多,甚至更差。我在此提醒二战的考生,二战的过程很漫长,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第一年英语考得还可以,就在第二年放松对英语的学习要求,如果确实不愿在前期复习中“浪费”宝贵的真题,考生可以去找些模拟题做,参照下文阐述的设想练习全文翻译,并认真总结,切勿重蹈我的覆辙。
第三,未充分利用真题。这里的“利用”,不是指做完并对答案,而是在做完题后,回顾整篇文章,划出自己不懂的单词和句子,努力把它们全部弄懂。实际上,“看懂文章”对于考研英语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因为只有在尽可能看懂文章的基础上,才能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这样才能把题目中的选项与文章对应,最终找出正确答案,真题是最好的素材,因为每一篇真题中,都包含着大量词汇和长难句,在弄懂它们的同时,就是在扩充自己的词汇量,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我在第一年考研时曾设想,自己可以找一些真题,不去做题,而是进行全文翻译,这样一方面能扩充词汇量,另一方面也能锻炼翻译技巧(这样顺带就把翻译攻克了),但最后因时间原因没能付诸实施,复习时间充足的考生,甚至是今年大二的同学可以尝试尝试这样的方法,这样一方面能够吸取真题的“营养”,另一方面也避免了过早做真题,最后导致无题可做的尴尬局面。
第四,尽早练习作文。考前背诵模板的做法,确实能够得到一个相对合理的分数,但作文显然是熟能生巧的过程。我反思,自己开始复习作文的时间确实比较晚,如果当时能早点复习,流利地把作文写出来,在考场上可能会给阅读争取到更多时间。对于作文的复习,我提倡自己整理模板,这里不一定非得参考何凯文、王江涛等老师的作文书,实际上,奥巴马、特朗普等政治家的英文演讲稿里,有不少地道的表达,考生平时可以注重收集,按照考研作文的标准,将这些内容转化为自己的写作素材,形成自己的专属模板,并时常联系,在考前调整好写作状态。
五、关于法考
(一)法考和考研的关系
接下来想谈谈法考[1]的情况。很多考生关心法考和考研的关系问题。我认为,法考对于考研是一把“双刃剑”,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积极影响表现在一旦法考通过,对考研是很大的鼓舞,法考中复习到的知识,有时会成为考研的助力,且法考中后期考生需要大量背诵,这有利于考生提前熟悉背书的感觉,体验“考试前复习时间不够用”的感觉,从而更快进入考研中后期高强度的学习状态。消极影响则表现在一旦法考没有通过,会影响考研后期考生的心态,而且法考和考研虽然考察的知识点类似,但在考察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实质性的帮助很小。
[1] 在今天,“司考”(国家司法考试)这一名称已被“法考”(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所取代,故本文采用“法考”这一表述陈谭秋。
据此,法考和考研能否兼顾,并不是一个可以一概而论的问题,除应考虑考生的专业基础、应试能力、复习时间、自律程度、心理素质外,还须考虑考生目标院校和法考的契合度。一般认为,考研难度越低幽威,考察科目越多(比如除民刑外,还考察诉讼法等科目),考察风格越侧重基础的院校,其考研越适合与法考一起准备。对于绝大多数院校而言,准备法考不会耽误考研的进度,但对于报考名校的考生,选择一起准备时需要慎重,尤其对于准备报考清华法学院的考生。如前所述,清华的考研科目少,侧重深度而非广度,清华宪法卷、法理卷的考察重心和法考完全不同,民法卷、刑法卷虽在知识点上和法考存在重合,但法考主要是以客观题的形式考察,而考研是以主观题形式考察,在深度上更是无法比拟。如果考生选择将暑假的三个月时间用于准备考研,在此期间可以做很多事情,如整理笔记、开始政治一轮复习等。如果考生选择同时准备法考,则一定要做好通过法考的觉悟,同时提高复习效率,不可抱有“试试看”的心理,否则最好不要同时准备,不然不仅占用了复习时间,还会影响复习后期的心态。
还需要指出的是,今年法考改革后,变成了客观题、主观题分开考察,根据网络上的推测,客观题预计是9月份,主观题预计是11月份考试。在这样的形势下,考生有三种选择,一是仍旧一起参加,二是只准备客观题,主观题留至第二年考,三是都不参加。我认为,在改革后,如果考生选择仍旧一起参加,那么复习原则上就有持续到11月份,战线可能会变得更长,占用考研的时间会更多,故考生应当更加慎重选择第一种思路。对于大部分考生而言,选择一同准备的重要理由是,即使考研没有通过,法考也能给自己提供一个“保底”,但在改革后,这种想法成本会更高,因为现在即使客观题考试通过,考生接下来还有主观题考试要准备,如果考生选择只参加客观题考试,那么就没法在考研这一年拿到法律职业资格证,加上今年是法考第一年,许多内容是不确定的,所以对于想报考清华法学院,尤其是想报考刑法专业的考生,在“法考元年”保持观望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二)我的法考经历
我分别在2016、2017年参加了两次法考,第一次358分,第二次383分,相对于动辄400+的大神,显然不是很高的分数,当然如后所述,我两次复习法考的时间都很短,中间也因为一些事情分心,考出这样的分数无可厚非。故本部分内容对于想要在法考中取得高分的考生而言陈辉祖,参考价值是有限的,特请辩证看待。
我第一年是7月10日左右开始准备法考的,用了1个月的时间,把强化课带强化教材听了一遍,8月10日至8月底,把强化教材又过了一遍,同时刷了一遍真题,9月份主要是查漏补缺。在全过程中,我只用了强化教材(即配合强化课使用的,偏厚的教材,如《刘凤科讲刑法》),没有用“厚大119”或“华旭小绿皮”之类的背诵版讲义,也没有专门复习卷四,只是在考前一周简单背了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律文书格式。此外由于7月中旬“黄太厚”第5版出版,我担心法考后开始复习会来不及,故从7月中旬入手“黄太厚”开始至8月这段时间,每天花费半天时间阅读该书,没有把时间完全用在法考上。我第一年卷二和卷四上了100,但卷一和卷三分别只有80+和70+。
我第二年是从7月1日开始准备法考的,这回没有选择听课,而是上来就过强化教材,并刷真题,除民刑外,基本是3-4天过一科的书和真题,此阶段大致用了一个月。从8月初到考前一周的时间里,我抛开了强化教材,而是把指南针和瑞达的背诵版讲义各过了3遍,做了简单的背诵,考前一周左右我听了指南针和瑞达的押题课,同时简单背了背卷四。此外由于8月份我要写论文,故在8月初到8月25号这段时间,我每天至少要花费半天时间在论文上,没有完全专心准备法考。我第二年卷一上了100,其他三卷都是90+。
(三)经验和教训
在复习法考的过程中,我有以下经验和教训:
第一,应当保持专注,尤其对于考研和法考一起准备的考生。我复习法考的两年,因为种种原因,均未把全部精力放在法考上,最后虽然顺利通过,但分数并不高。实际上,我身边不乏同时准备法考和名校考研,在暑假时才开始复习法考,但二者均高分通过的同学,他们无不具有高效的执行力、专注的学习态度。如果考生选择一起准备,那么务必要以效率来弥补时间上的不足,同时要保持专注,不能在考研时想法考,在法考时想考研。
第二,利用好背诵版讲义。所谓背诵版讲义,是指进入暑假后各大机构出版的精简版讲义。[2]我第一年全程使用强化教材,没有使用背诵版讲义,这导致在复习后期每过一科花费的时间比较长,第二年我完成一轮复习后,果断扔下了精讲卷,以背诵版讲义为核心准备二轮复习,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有考生可能会问,以背诵版讲义为核心,会不会发生知识点覆盖面不足的情况,我认为,这种担忧可能不必要,因为法考知识点众多,能掌握大部分的知识点,已属不易。而且,考生完全可以同时选用两个不同老师出的背诵版讲义,这样能够最大程度上实现知识点的互补。
[2] 如瑞达“精粹卷”、厚大“119”、华旭“小绿皮”、指南针“笔记攻略”等。觉晓法考蒋四金整理的笔记质量也很高。
第三,复习时抓大放小。法考科目众多,它们在题量、答题难度、分值上是不同的。例如民刑知识点众多,侧重理解,难度较大;诉讼法尤其是刑诉侧重背诵和细节;法理学、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等科目分值众多,但只要背诵就容易取得高分等。考生的最终目标是通过考试,在复习时,一定要以“多得分”而非“把某门课学得多好”为目标冯佳怡,在复习中后期,应优先解决那些分值高、好拿分的科目,而非在民法、刑法、刑诉等不好拿分的科目上过度纠缠。换言之,如果考生的目标是通过而不是高分,应当尽可能地拿下侧重背诵、理解难度不大的科目,对于不好拿分的科目,保证拿到一半分数即可,此即所谓“抓大放小”。[3]在我看来,中后期复习的优先级,从先到后排序是理论法,三国,商经,知产,民诉,行政法,刑法,刑诉,民法。
[3] 注意,我不是说民刑等科目不重要,而是说这些科目确保拿到基本分即可,没必要过度纠结一些知识点。
第四,必要时可以选择不听课。我第一年时是完整地把强化阶段的录音听完的,但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课程的大部分内容只是在念讲义,十分枯燥,但听课时又必须让自己的思路跟着老师走,而且还耗费时间(听一轮课的时间够看两遍书了),故在听课看书的第一年,我感觉非常不适应,在中前期的复习效率很低。在第二年,我除考前一周听押题课外,没有听任何课程,直接看书,取得了比较好的复习效果。在我看来,课程的作用是帮助理解,但大部分的法考知识点,对于有一定基础的法本考生而言并无太大的理解难度,如果考生平时更习惯于看书而非听别人讲,复习时可以选择先自己看书,遇到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再去把课程找出来听一听。
第五,时常复习。法考的战线很长,等考生复习完最后一门时,距离复习第一门可能相隔一个多月,考生在复习时,应当时时回顾之间复习过的科目,以免看了后面忘前面。
利用好网络资源。这里的网络资源不是指视频课,而是指各大辅导机构、法考老师的公众号、微博,里面除法考信息外,时常还会有一些模拟题、笔记之类的资料,这些内容时效性比较强,有较大参考价值,没事时候刷一刷,会有别样的体验。其中,我特别推荐蒋四金的公众号“觉晓法考”和桑磊老师办的公众号“桑磊法考”玉田三中,这两个公众号干货都很足。
最后,我想简单评价下自己在两年法考过程中接触过的老师,需要注意的是,以下内容是我个人的看法,仅供参考。
民法:我第一年用的方志平,第二年用的老钟。方志平讲课一般,但他写的书干货很足,尤其是真题,干货非常足,缺点则在于过厚,且方志平从17年开始,《民法宝典》大量采用图表形式,如果不听他的课,单纯看书可能会一头雾水。老钟的书配有大量的案例用以辅助理解,阅读起来比方志平是要容易的,但也略显啰嗦,如果不是难以理解,对老钟书中的一些案例可以适当略过。
刑法:我两年都是用的刘凤科。大帝讲课确实不错,书则是“黄太厚”的简化版,阅读起来会有一定难度,实际上法考的要求可能没有凤科大帝那么高,所以对于大部分考生而言,选择柏浪涛会更合适。此外,今年前命题人,也是我最喜欢的周光权教授和其弟子方军在桑磊法考合出了一本《刑法重点突破》,这本书权威性比较足,值得重点关注。[4]
[4] 我在网络上看到有帖子吹嘘“司考刑法是讲血统的,只有命题人的弟子才能讲好刑法”,或者有观点称“现在张明楷不出题了,刘凤科的书没必要看了,要去遵循法大老师的观点”。我认为,上述说法有待商榷,命题老师会在考试中夹杂“私货”,是很少见的情况,张明楷教授在2013年西政讲座中曾直言,自己命题时,有争议的观点,是不会出的,同时,和司法解释冲突的内容,也不会出现在真题中。而且,法考更多是侧重基础知识和现行法律、司法解释,其考察深度完全上升不到考察理论争议点(如行为无价值论和结果无价值论之争),夹杂命题人“私货”的程度。换言之,法考老师在师承、观点上的差异,完全不会影响法考复习。对于此种乱象,韩友谊老师、徐光华老师、罗翔老师都有较为深刻的反驳,可以参照。
刑诉:我第一年用的左宁,第二年用的杨雄打靶上阵。左宁讲课是很好的,书也不错,不过杨雄的130表干货更足,实际上,单纯把130表吃透,就足以应付法考刑诉了。需要注意的是,杨雄的背诵版讲义就是130表,但130表也会附在其精讲卷最后,二者的内容是一样的,故考生完全可以第一轮复习用左宁,第二轮在左宁背诵讲义的基础上直接学习130表,不需要买杨雄的精讲卷。
民诉:我两年都是用的戴鹏。不得不说戴老板真是应试天才,司考每门课都缺一个戴鹏这样的老师。心怡姐姐也是很棒的,但是戴老板实在太优秀了,所以还是选戴老板吧。
行政法:我第一年用的舒扬,第二年用的徐金桂。总体而言我觉得舒扬的书更加友好,徐帅的书知识点太多太杂, 有点让人望而生畏。此外,我在第二年的二轮复习中还用了李佳的背诵版讲义,发现思路比舒扬和徐金桂都要清晰,考生可考虑在第一轮复习就用李佳。
商经:我第一年用的郄鹏恩,第二年用的鄢梦萱。鹏恩姐姐和梦萱姐姐的书和课都很好,总体而言鹏恩姐姐的书体系性更强,梦萱姐姐的书知识点更细,任选其一即可。
理论法:我第一年用的白斌,第二年用的杜洪波。白斌在课上喜欢讲口诀,其知识量比书大不少,杜洪波则比较中规中矩,总体上看,更推荐白斌。
三国:我两年都用的杨帆,三国女神不解释!
知产:我第一年用的方志平,第二年用的老钟。我感觉方志平的知产讲得没有民法好,书也没有民法详细,更推荐老钟。此外,梦萱姐姐的商经书里也有附知产,不过远没有老钟讲得细,考生可以用梦萱姐姐的书辅助老钟。
六、关于二战
(一)我的二战经历
接下来我谈谈自己的二战和调剂经历。二战和调剂,显然不是每个考生都需要经历的,但如果真的成为了不幸的落榜者,也只能去面对。我祝愿本文的读者都能一次考上,不需要关心二战和调剂问题。
17年2月出分后,我觉得自己几乎不会有进入复试的可能,同时要想调剂去好学校,也比较困难,加上自己没有过司考,也不存在工作的可能,故只有选择二战一途。在决定二战后,我在听取几位师长的建议后,列举了几种选择,一是继续考清华,二是换个刑法还不错但相对好考的京外高校,如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5]三是直接考本校(西政)。初步思考后,我直接排除了选择三,因为我觉得西政刑法学科缺乏刑法教义学的传统。而在选择一和选择二之间,我面临的压力是庚子风云,清华的容错率很低,如果再次失败,就只能选择工作,这样几乎就没有机会从事自己喜爱的理论研究;而如果选择个好考的学校,自己可能会不甘心,毕竟清华是自己从大一暑假以来就一直梦想着的目标,过去一年自己也付出了很多努力,如果半途而废,可能就“失约”了。17年3月底,我一直崇拜的周光权教授来西政办了场讲座,在目睹了周光权教授真人的风采后,我坚定了继续报考清华的想法,并开始着手二战,在3月到6月的时间里,我重新阅读了“黄太厚”和清华民法卷的参考书目,结合民法总则,修订了第一年做的民法笔记,并新整理了一份刑法各论笔记。6月忙于毕业事宜,没有过多关注考研,6月底搬离宿舍后,我借住在师弟宿舍度过了暑假,司考后,我在校外租了房,白天在图书馆复习考研,下自习后回到出租房,直到12月底方回家考试。
[5]之所以不考虑刑法实力同样强劲的北京高校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是因为这些高校完全不比清华好考多少,自己如从头开始复习,复习压力可能会很大。
(二)一些供参考的建议
在我看来,考研二战和一战的最大区别,在于心态的转变。在一战时,自己还是在校生,除考试的压力外,基本不会有其他的心理负担。但在二战时,却要面对父母的失望、身边同学纷纷有归宿而自己还得继续复习的焦虑、考试失利的阴影、毕业后归属感的缺乏、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迷茫等等情绪,它们会如幽灵般围绕在心里,若隐若现地带来负担,这也是众多考生即使再复习一年,也难以在分数上取得突破的重要原因,考生要想在二战中“逆袭”,必须在坚持复习的同时,战胜自己内心的压力。亦即对大部分人而言,二战并不单纯是一战的重复或延续,而是一场全新的挑战,一战考生在择校时,应当尽可能客观理性,不要抱着“考不上大不了二战”心理去盲目报考名校。
对于准备二战考研的考生,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在重新开始复习前想明白自己的选择,并做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到底的觉悟,不宜边复习边考虑。这里的选择,是指继续坚持考原来的专业和学校,还是换专业、换学校,甚至是找工作,并做好最坏的打算,即万一又没考上,自己能否接受考不上的结果。想清这个问题是重新出发的第一步,因为二战期间可能出现种种动摇选择的因素,而如果目标变来变去,很难保持一个相对平和的心态,久而久之,内心的患得患失会影响复习。
第二,和父母充分沟通,取得他们的支持。对于大部分考生而言,父母是二战期间的经济来源,更是最大的心灵支柱,在作出决定前后,应当和父母充分沟通,听取父母的意见,力争得到父母的支持。即使无法完全获得家里的支持,也应当尽可能地减少摩擦,否则会给二战增加不必要的压力。
第三,提前考虑好是回家复习还是在学校租房复习。一般来说,在学校复习有更好的学习氛围,也更方便和小伙伴接触,但回家复习也有自身的优势,比如生活问题有父母关心,家里气氛更安静,能够专心复习等等,考生应当根据自身情况作出选择。需要提醒的是,根据相关政策,往届生(即二战考生)只能选择在户籍地或工作地的考点参加考试,[6]这意味着,如果考生的考点不在本科学校所在地,就只能回家考试,由于11月初要现场确认,故11月初考生不得不回家(亦可如我般先回家现场确认,待确认完后又回学校,直到考前再回家)。此外,如果考生在大一入学时将户口迁到了本科学校所在地,且毕业后未迁走的话,则仍可在本科院校所在地报名考试。
[6] 有的考生可能准备伪造一份在本科学校所在的工作的证明,然后借此在本科学校所在地报考。这种做法在部分地区是可行的,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区(如重庆各区县)的考点要求在该地区工作的往届考生在提交工作证明时,同时提交近三个月的社保记录,这个很难伪造,故想要伪造工作证明的考生在报名时务必注意自己选择的考点是否有同时提交社保记录的要求。
第四,认真总结自己一战时没做好的地方,同时对之前做得不好的地方不可掉以轻心。关于这一点,我在前文介绍自己复习中的经验和教训时已反复提及,于此不加赘述。
第五,找到适合自己的调节方法。一般而言,二战的压力是要比一战大的,劳逸结合尤为重要。二战过程中,考生一定要有一些调节方法,这些方法因人而异,比如跑步、追剧、游戏、给父母朋友打电话等等。就我而言,从2017年4月开始,除下雨外,我每天坚持晨跑4公里或散步5公里,进入暑假到考试前则改为每天夜跑4公里,同时我每周会有一到两天的时间约朋友出来散步。
总之,考研二战不仅是继续复习的过程,更是磨砺心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的迷茫、苦痛、犹豫、坚持、奋斗都会在某天取得回报,我祝福每一位正在二战路上艰难跋涉的考生,你们是最棒的!
七、关于调剂
(一)如何准备调剂
接下来谈谈调剂的问题。调剂对于考研失败的考生而言,无疑是“最后一根稻草”,但如果调剂规划合理,执行顺利,考生还是有可能进入一所略弱于本科院校,甚至比本科更好的学校。我今年虽未进入清华法学院的复试,但随后顺利调剂到了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的学硕,算是“求上得中”。由于调剂并不为大多数考生所熟悉,故在介绍自己的调剂经历之前,我想先介绍调剂的基本情况,并作出一些建议。[7]
[7] 19考生关注调剂显然为时过早,本部分可以留至明年再看。我衷心祝愿本文的每一位读者都能“一次上岸”,不需要考虑调剂问题。
首先需要指出,调剂和推免、统考截然不同。如果认为推免是“学校求着学生来报”,统考是“堂堂正正地沟通”的话,那么调剂就是“考生求着学校给机会”,在调剂过程中,学校有着很大的自由裁量空间,竞争也远比统考惨烈,不确定因素很多,因此又回到了之前我强调的,考生在择校时就应当慎重,不宜寄希望于调剂。
影响考生调剂成功率的因素很多,首先是分数,只有分数够高,才有和调剂院校谈条件的“本钱”。其次是考生的本科院校和报考院校(如华中师范大学、兰州大学要求调剂生本科院校和报考院校均为985),再次是考生本科时期的经历(如科研经历、外语水平等)。就法学学硕考研而言,如果考生本科出自985院校或“五大政法院校”,[8]报考985院校或中国政法大学,公共课均达到55分,总分达到350分,在调剂中就比较有优势。
[8] 即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
在查到分数后,考生首先应当结合报考院校历年分数线和当年的报考情况,对自身的分数做一个估计。如果进入复试的可能较大,那么暂时可不必考虑调剂问题,专心准备复试即可。如果总分在325以下,或者有单科很可能达不到国家线,抑或是打算直接准备二战,亦不须关注调剂;而如果进入复试的可能性在50%以下,且有尝试调剂的打算,考生在分数出来后一方面要继续准备复试,一面开始规划调剂。
规划调剂的第一步,是确定目标院校。大部分院校正式公布调剂信息,是要在3月初至国家线公布后这段时间,而出分一般是在2月初至2月中旬,这段时间,考生首先应当确认某个学校是否有接收调剂的惯例,如果有,就可把该校作为备选项,至于如何确认某高校是有接受调剂惯例的高校,可以通过研招网、考研论坛及该院校的研究生院等途径来获知一些微信公众号如“学术之路”也会发布调剂院校信息汇总。其中,高校的研究生院是最权威的,考生可先搜索该高校官网,然后在硕士招生信息一栏查找该校往年是否有调剂公告。考生在查询信息时,要重点关注该校往年的调剂公告发布时间、分数线要求、调剂要求和调剂名额、复试科目、复试工作安排等内容,如果某一高校过去五年里,至少有三年招收调剂,该高校今年即有很大可能继续招收。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现在一些院校有“高质量生源调剂政策”,即院校一开始就预留一些名额专门留给调剂生,[9]因为不用考虑名额问题,故采取此种模式的院校几乎每年都招调剂生,相应地,其调剂要求也要高于其他院校。初试分数高、本科出身和报考院校好的考生可以重点考虑这类高校。
[9] 采取此种做法的原因是改善生源,对于一些高校而言,考名校落榜的生源质量可能比一志愿报考这些院校的生源质量还要高。
确定目标院校的原则是“广撒网”,在收集到足够信息后,考生可以大致确定这些院校的优先级。我在此也列举部分可重点关注的院校:[10]
[10] 必须承认,这份榜单里的大部分高校对于一些本科出身好的考生而言是存在一定差距的,但调剂就是一件这样残酷的事情,既然想要有学上,有的时候就不得不去接受“落差”,否则还是选择二战为宜。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科院的学术实力毋庸置疑,但其学硕每年招得很少,重点在于法硕。社科院前几年招过调剂法硕,但随着法硕越来越热,最近几年社科院法学所都没有招调剂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原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在社科大还是中青政的时候,时常有招调剂的学硕,但自和社科院合并后,社科大还未招收过法学硕士,但社科院法学所还在招。由于未来社科大的生源肯定是越来越好,故未来社科大是否还会有调剂,并不好说。
山东大学:山大法学院近几年都有预留名额(学硕、法硕)给调剂生,相应地,对法学专业考生而言,山大也是每年调剂竞争最激烈的院校之一。
华东师范大学:今年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出了学硕调剂公告,但最后没有招调剂(因为过国家线的一志愿考生名额达到了华师法学院的招生计划)。据华师老师介绍,调剂公告发出后,法学院收到了1000多份的调剂简历,在取得如此积极的反馈后,也许华师今年还会招调剂。
南京师范大学:南师大有高质量生源调剂计划,每年都会预留大量名额给调剂生,南师大是江苏传统法学强校,其法理学、诉讼法、刑法学专业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值得重点关注!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上科院虽然比较“神秘”,但它几乎每年都招不满。其实上科院的政策很好,科研实力也强。最关键的是,硕士就读于上海市高校的硕士毕业生可以积分在上海落户,而上海社科院在落户的优惠政策上享受和上海本地985院校相等的待遇。
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每年也有高质量生源调剂计划,不过今年的要求是“双985”,非985院校毕业且未报考985院校的考生只能不考虑了。
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海洋也时常有调剂学硕名额。
湖南师范大学:今年湖师大也有高质量生源调剂计划。
湘潭大学:湘潭大学在湖南省属于法学强校,但受地域限制,时常会招调剂,但今年只有法硕招调剂。
云南大学:云大法学院在西部具有一定的实力,也有自己的研究特色,同时还是211。
上海政法学院:在上海,法学的中心显然是华政,张翔玲但相对于大部分地方院校,上政的实力还是有的。上政每年都有大量的学硕调剂名额,如果考生想去大城市,可以考虑上政。
华侨大学、福州大学:这两所高校都是福建本地高校,也时常招调剂。
此外还需注意的是,对于一些高校,有时会有校内调剂,即只针对一志愿报考该校,且进入复试的考生开放调剂。例如进入人大法学院复试但被刷的考生可以申请调剂人大法硕(非全日制)、进入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硕复试但被刷的考生可申请调剂中欧法学院、宪行专业(党内法规方向)等。
确定目标院校后,考生即可着手联系。这里的联系,不是指联系研招办,而是联系对方院校的导师,尤其是能说得上话的导师(因为此时调剂工作还没有正式开始,联系研招办他们也只会给个模棱两可的回答)。在此过程中,考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本科老师(尤其是毕业于目标院校,熟悉那边导师的老师)“牵线搭桥”,一般而言,联系是通过邮件进行,考生应准备一份简历,一份自荐信(1000字左右),如果有科研成果,则须把科研成果也附上,联系的作用,是努力让老师对自己“产生印象”,顺便打听调剂信息,如果导师的回复特别积极,就表明导师是感兴趣的,这时可以积极保持联系。需要注意的是,联系的院校可以“广撒网”,但每个院校联系的导师以一个为宜。
在这段时间,考生需要随时关注目标院校的研究生院网站是否有发布调剂公告。因为院校确定调剂复试名单,是通过“预调剂”的方式进行的,[11]即在调剂系统开放前,院校就会发出调剂公告要求考生投递材料,并在投递材料的考生中确定调剂复试名单,于系统开放前通知入选的考生填写志愿。亦即,调剂系统开放后在系统上填志愿仅仅是“走过场”,而那些没有走预调剂程序的考生,即使符合条件,院校也不会在系统上发复试通知。同时,如果考生估计有很大可能进入一志愿院校的复试,但担心复试被刷,也可以先交份预调剂材料以“保底”,随后根据一志愿复试的情况决定是否参加调剂复试。
[11] 山大、南师大在今年都采取了“预调剂”的方式。
在调剂系统开放后,如果考生已经入围了一些院校的复试,一方面要在第一时间按照院校的要求填报调剂志愿并准备复试材料,另一方面要合理规划行程,尽可能避免时间上的冲突,因为调剂志愿是平行志愿,故考生如果三个志愿都被接受,可以同时参加三个院校的复试(但只能确认一个院校的拟录取通知)。同时,有很多高校是会等到调剂系统开放后,才会把调剂信息放出来,故考生还须仔细浏览调剂系统,看看是否有一些被漏掉的院校,[12]如果这些院校中有值得考虑的,考生要第一时间前往该校研究生院网站查看调剂要求、复试时间、复试科目等内容,并联系该校研招办,表明调剂意向。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院校并不一定会在调剂系统开放当天把信息挂到系统上,由于填报志愿后,一定期限内是不能修改的,故考生在前期最好仅报两个志愿,第三个志愿留着备用。
[12] 比如今年郑州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都是在调剂系统上线后才发布调剂通知。
如果通过复试,院校一般会在3-7天内发拟录取通知,要求考生在一定时间内点击确认(通常为6小时,逾期视为放弃),如果考生点了确认,就不能再接受其他院校的拟录取通知,[13]因此,考生在规划调剂志愿时一定要注意,如果特别想去某一调剂院校,那么就尽量不要填报复试时间在其之前、且录取难度比其容易的院校,否则如果考生想去的院校还未开始复试或未发拟录取通知,而之前去复试的院校先发了拟录取通知的话,就可能白参加一次复试,还浪费了一个拟录取名额。在确认拟录取通知后,调剂程序即告完成,考生只需等着接下来的调档和政审工作。
[13] 如果考生不慎点了拟录取通知,但想取消,此时可以和学校研招办沟通龙游房产网,请求他们撤回拟录取通知。院校的研招办此时可能会卡着你不让改,但这种做法,是不符合我国的研招政策及相关法律的。
总之,调剂有很多门道,对于是否能调剂成功,考生自身实力固然重要,但信息和人脉也有一定影响。如果考生决定参加调剂,就一定要积极、主动收集信息,同时动用自己一切可动用的资源,努力和目标院校取得联系,表达自己想要继续深造的意愿。如果一昧被动,原先的优势可能会打折扣。
(二)我的调剂经历
接下来介绍我个人的调剂经历。在2月4日出分后,我参照往年的录取情况,认为如果今年高分考生不多,还是存在些许进入清华复试的可能,但考虑到自己公共课分数不高,加上今年清华法学综合卷比往年容易,估计自己进入复试的可能在50%以下,但无论是从初试分数、本科院校和报考院校,还是本科经历看,自己调剂时优势还是较大的,故决定在复习清华复试的同时,开始准备调剂。
在出分后的几天里,我分别向周光权教授、江溯副教授,以及自己本科的几位老师汇报了自己的考研情况,在听取了老师们的建议之后,即开始收集调剂信息。此段时间在复习之余,我查看了研招网过去两年的调剂信息,并在考研论坛、知乎上阅读了大量的调剂经验贴,初步将调剂目标院校定为山大、社科院、重大三所,同时开始写作自己的考研调剂自荐信。
一个偶然的机会,毕业于南师大法学院的贾健副教授告诉了我南师法学院有“高质量生源调剂计划”的消息,我内心十分开心,并准备把南师大作为自己的第一调剂选择,因为南京是除北京外最活跃的刑法学术共同体,南师大作为江苏省的老牌法学强校,其刑法专业在全国亦居于领先地位,如果能过去,显然是很好的结果,故我写了一封5000字的自荐信,详细介绍了自己本科时的学习经历、科研情况和硕士规划,并制作了简历、科研成果清单,在春节前通过贾健老师一同发给了南师的老师,随后得到了积极回应。南师大的回应让我感到十分安心,在春节期间,我一方面继续按照清华的思路复习刑法,另一方面购置了南师大的复试书目,收集了一些南师大的复试信息,并在二月底南师大的调剂公告出来后第一时间寄送了调剂材料。
春节后,有师兄告诉我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也在招收调剂。由于华师大的刑法带头人钱叶六教授是我老师的师兄,我在本科时和钱老师也有简单的交流,算是互相认识,故我在了解到调剂信息后立马联系了钱老师,钱老师同样积极地回应了我。考虑到华师大法学院作为新兴法学院,未来发展前景广阔,钱老师对刑法教义学和比较刑法学造诣颇深,同时周光权教授的得意弟子柏浪涛副教授也在华师大任教,[14]而且华师大的复试科目和南师大一样,故我决定将华师大作为另一个调剂选择,并于2月底发送了调剂邮件。
[14] 柏浪涛副教授以讲授司考著称,其实他同时也是一位极其优秀的学者。柏浪涛副教授德语很好,尤其对于错误论造诣深厚,这一点是大多数司考老师所不具备的。
确定了两个调剂选择之后,我开始考虑第三个选择。之前我考虑过山东大学,但在联系了几位毕业于山大法学院的博士师兄并听取其建议后,我决定此次调剂把山大放在南师和华师之后,首先因为山大作为985,且每年都招调剂,其竞争一定是最激烈的,而且今年山大刑法专业仅有一个调剂名额,其次因为自于改之教授调动至华政后,山大刑法学科实力有所下降,且山大法学院位于青岛,学术交流未必有南京和上海频繁;最后因为山大往年的复试时间比南师华师都要早,如果我侥幸通过了山大的复试,很可能就没法去南师和华师了。所以我最后只是在3月初象征性地填了下山大的预调剂系统,而且最终也没有接到山大的复试通知。[15]
[15] 在参加南师大的复试时,有考生告诉我山大的老师说今年山大刑法准备要一个“西政考清华的考生”,他们都以为是我,然而自己确实没有接到来自山大法学院的电话,所以这个考生应该不是我。
3月8日清华法学院出了复试线,我过了清华法学院的院线,但没有过刑法专业的复试线。由于之前已有心理准备,加上调剂联系得还算顺利,故我此时虽有失落,但大体还能接受这种结果。随后,我正式开始准备南师大的调剂复试,南师大调剂生的复试科目和一志愿考生是一样的,为宪法、刑诉法、民诉法。除宪法外,这些科目都是我之前复习清华时没有接触过的,只有之前准备法考时打下的那些底子,加上南师大的宪法参考书为周叶中主编《宪法》,这本书比较主旋律,在风格上和林来梵教授《宪法学讲义》截然不同,故宪法几乎也得重新复习。由于此时我之前已将南师的刑诉教材(李建明主编《刑事诉讼法学》)通读了一遍,故接下来我用了一周的时间读完了南师民诉教材(李浩著《民事诉讼法学》)和宪法教材,随后,我参照一位北大的师兄之前提供的诉讼法笔记,进行了简单的背诵。
3月16日上午,南师大法学院给我发来了进入调剂复试的通知,法学院网站在第二天发布了复试公告,将复试时间定为3月22-24日。我于3月21日早上启程前往南京,在去南京的火车上,我接到了钱叶六教授的电话,钱老师告诉我今年国家线下降后,华师大法学院一志愿上线的人数达到了招生计划要求,故只能改变之前招收调剂的计划,并向我表示抱歉。随后我决定把上海社科院作为新的调剂备选项。而在抵达南师大仙林校区后,我首先去法学院参观了法学图书馆,随后在一位法学院师妹的带领下,大致逛了逛学校,南师大和西政的风格截然不同,如果说西政是“小而精致”,那么南师大的风格就是“大而温馨”,我在抵达当晚,就对南师大产生了好感。
3月22日上午我完成了材料审查和体检,在材料审查后,法学院的工作人员给我发了一张志愿表,因为南师大在初试和复试时,是不按法学二级学科分专业的,统一称“法学硕士”,而在入学后,再根据初试复试分数情况、导师研究方向等,确定诸如“民法学”、“刑法学”之类的专业,我自然是填了刑法学。
复试笔试时间是3月22日晚上,笔试时间为3小时,试卷是一张法学综合卷,包括宪法、民诉、刑诉三科,各50分,题型则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三类,总体而言,南师大的复试题并不难,很注重基础,且都是可以在课本上找到的。我能记起的笔试题目有“立案审查制改为立案登记制的意义”、“单一制和联邦制的区别”、“民主集中制的内容和特征”、“刑事强制措施的特征”、“刑事二审程序的功能”、“刑事诉讼法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的联系”等。此外,虽然南师法学院提供的参考书目里有行政法,但在复试卷中并未出现行政法的题目。我写满了12页纸,除若干题目没能答出全部内容外,总体上答得还不错,最终的得分为126分。
法学硕士的面试是在3月24日上午,一志愿考生和调剂考生分开面试,一志愿考生的面试内容是宪法和民诉法、刑诉法,但直到面试之前,我们才知道学院考虑到调剂考生之前报考的专业不同,决定按照调剂生之前报考的专业来决定面试的内容,即如果考生之前是报考刑法专业的,面试时就只问刑法问题。实际来参加面试的考生有17人左右(之前调剂复试名单为25人),[16]他们本科来自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四川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其中西政的最多,绝大部分考生一志愿院校为中国政法大学。最终录取的调剂生有12人,其中2人为补录,[17]可以说,南师调剂的成功率还是挺高的。
[16] 上述数字系我凭借记忆得出,和实际情况可能会有出入,特请读者注意。
[17] 除补录的2人我无法确定其本科院校和报考院校外,南师法学院第一批录取的10名调剂生8名本科来自西政,剩余2名本科来自法大,其中7人一志愿报考的是法大。因此我们戏称,南师法学院是“西政报法大失利者收容营”。
我是第10个进去面试的,进入面试教室后,我先给每位老师提交了一份简历,并做了中文自我介绍。随后一位老师开始问英文问题,老师问的是“你准备报考刑法专业,能否向我们,尤其在场的那些不研究刑法的老师介绍下刑法学的内容?”这个题目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于是用自己渣渣的口语称“刑法是关于犯罪和刑罚的法律,是最具有精确性和思辨性的法律,我很喜欢刑法”,就交代了,老师也没有追问。英文面试结束后开始抽题,我抽到的题目是“论罪刑法定原则”,这个题目是我比较熟悉的,我于是介绍了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历史沿革、理论渊源,并阐述了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刑法中的规定,罪刑法定的形式侧面和实质侧面及其下位原则,说了大概有六七分钟。随后面试老师(应该是刘远教授)追问了两个问题,一是“罪刑法定原则和罪刑法定主义是否有区别”,二是“是否存在刑法典没有规定的刑法基本原则”,我简单说了说自己的理解,自我感觉还不错。随后各位面试老师主要是围绕着我的简历进行一些提问,如“介绍介绍你本科的科研经历?”、“你整理的笔记有何学术意义?”、“你是否过了司考?”、“你本科是否有发表论文?”一类的问题,面试大致持续了20分钟。
总体上看,南师法学院的面试风格比较轻松随意,只是之前提问英语口语的那位老师似乎一直在怼我,大概是我的英语口语给他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吧。最后我的专业面试分数为90分,英语口语分数为86分,显然这个成绩只能算中规中矩。复盘面试,除英语口语外,自己主要有两点教训,一是如果考生有科研成果,请一定要把原件或复印件带上,否则单纯看简历,老师可能会怀疑你的简历是伪造的,二是在面试时务必保持冷静,说话尽可能有逻辑,不可过于兴奋,以致于影响老师的印象小背叛。
3月24日结束在南师大的复试后,我即回到了家,在此期间我在考虑是否要报一个保底的调剂院天庭狱卒校。好在两天后,3月27日下午,南师大就给我发来了拟录取通知,随着我按下了“确认”,我两年的考研历程正式划上句点,我就这样开启了我在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的硕士生活!
八、一些想说的话
行文至此,读者应当能对我考研失利的原因,如眼高手低,短于执行,盲目自信,患得患失等,有一个大致的把握。必须承认,我最终和梦想的清华失之交臂,更多是主观原因而非客观原因,之所以在本文中毫无保留地展示它们,是因为我不希望自己的师弟师妹,尤其是那些和我一样在本科阶段读过一些专业书籍、专业基础相对较好、希望将来从事学术研究的师弟师妹重蹈我的覆辙。实际上,正如NBA球星雷.阿伦所说,成功的秘诀就是没有秘诀,就是重复那些“old,boring habits”,[18]据此,能否考上研,其实就是看你有没有每天早起、是否在复习时不看手机、是否坚持背书......等诸如此类的小事。
[18] 这句话出自雷.阿伦的退役信,让我感慨良多,我将这封信摆在了我整理的清华考研真题的开头,推荐各位读者去看一看。
平心而论,我在二战的一年里虽然坚持复习,最后也提高了不少分数,但其实还存在太多瑕疵,比如我虽然做出了继续考清华的决定,但在二战全过程中,“坚持清华梦”和“失败后可能就和学术研究无缘”这对矛盾始终折磨着我,自己也不止一次地想过换学校,甚至着手实施.......但对我最终的选择,我并不后悔,反而十分自豪,虽然一次次经历失败和怀疑,内心充满惶恐、迷茫和卑琐,但我最后还是将我自己大一暑假时做出的那个考清华刑法专业的决定,坚持到了最后,就这一点而言,该守的道,我已守住。
如今我即将开始硕士生活,虽然不是在自己梦想的清华,但此刻我内心仍是充满憧憬,毕竟人生,越是重大的事情,越是偶然决定。在南师大,有博学的老师,优秀的同学(其中当然有水平远高于我的),还有南京高校间的刑法共同体,这些客观条件已足够我继续自己的学术梦想,而我的刑法基础显然并不扎实,性格上亦有太多缺陷需要修正,未来还有很多故事会发生,而我已准备好在南京打扮小游戏大全,我人生的下一站,去面对接下来的挑战。我也衷心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大家切切实实地带来一些经验和教训,虽然我硕士没去成清华,但你们可以。
过去的两年里,我收到了太多师友的帮助和鼓励,我无法在此逐一感谢,否则那将是串太长太长的名单,我想,最好的感恩,就是继续努力,争取做出一些成绩来,不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在长长的名单中,我想专门感谢一个人,那就是师妹钱玥,感谢她在过去的几年里一直不厌其烦地听我唠叨,听我吐槽自己的负能量,钱玥今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南京大学中德经济法研究所,我相信她将来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学者。
最后我想说的是,人生总会遇到种种意外,也许在低谷的下一刻,就是好运的到来。虽然我没考上清华,但在调剂成功后不久意外地找到了女朋友,“法益衡量”一番后,大约是能“阻却不幸”。而如果我第一年就考上研,后来的一切故事就不会发生。然而,在此我不准备展开任何关于她的抒情,否则本文就结不了尾了陈文法。
作者/蒋浩天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2018级法学硕士生
刑法学爱好者
二战清华刑法,调剂南师大:我的经验和教训(上)司考445+考研法大民商402分经验(上)司考445+考研法大民商402分经验(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法考研+司考2018西政刑诉第一&司考法学零基础,425分司考经验贴

本文责编:钱 玥
本期编辑:刘国伟
点一下文末广告,给小编加一个鸡腿哦~
全文详见:https://bbs.6596.org/925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