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鸥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浏览: 329

二哥的“芳华”|屈连文 【春风卧龙】-春风卧龙看完电影《芳华》,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二伯家的二哥。周末下午,抽空到银基横店影视城观看了冯小??


二哥的“芳华”|屈连文 【春风卧龙】-春风卧龙

看完电影《芳华》,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二伯家的二哥。
周末下午,抽空到银基横店影视城观看了冯小刚导演的电影《芳华》。观影前微友留言:“好好欣赏吧,记着带手绢,会泪流满面的。”;自认为人到中年,看惯太多的场面隆信行,但是还是落泪了!走出电影院,我拨通了二哥的手机。当我告诉他想见见他昌茜吧,他说“在家里,你过来吧。”
二哥的家在百里奚铁路涵洞西边一处民宅内。因为嫂子去年脑出血做了大手术,目前他没有上班在家照顾妻子和体弱多病80多岁的母亲。二哥从屋内拎出一个标有“老山作战留念”的陈旧的提包,将珍藏的照片一张张展示给我看。我的记忆一下子回到他们那代人集体记忆中的“集体”青春。
二哥出生于1962年,比我大4岁。在叔伯兄弟中排行老二。1981年底,初中毕业的二哥应征入伍,在河北省张家口市某工程兵团;1985年部队改制成为27军某工兵团英雄五连的副班长。1986年12月,随部队到老山前线参战,在前线主要从事修工事、挖战壕等工作,荣立三等功一次,1988年5月从前线返回;1994年转业退伍,被安排到南阳市政公司成为一名普通的筑路工,一直干到现在。
一、100多张发黄照片记录战时“芳华”

在二哥的影集中,我看到了许多他和战友们的“不雅照”。二哥说,战地气候条件十分艰苦,当时流传在猫耳洞呆上一年,一辈子的苦都不算啥。二哥说,作为工兵,当年主要是修工事,建猫耳洞编码的奥秘,比蹲守猫耳洞的战士好多了。
从网上看到,当年参战将士隐蔽在“猫耳洞”坚守阵地的事迹轰动全国。在外人的想象中猫耳洞是多么的神秘与神奇,然而只有真正住过猫耳洞才知道什么是度日如年。
二哥说,猫耳洞大不过几米长宽,小不过一两米长宽,大半处于地下,只有一个狭小的出口在外,根本不可能通风。洞里面温度高,普遍超过40度,有些高达50度,正常人几乎无法忍,体质差的人进去几分钟就会昏迷。其实温度高还不是更严重的,最惨的还是湿度过高。洞里面到处湿漉漉的,不但人无法忍受,连衣服食品很快就会霉烂,武器容易生锈,连特质的防潮被都是潮湿的。人在里面和蒸桑拿差不多。在洞里面根本无法穿衣服,因为湿度过大,衣服都是潮湿的,很容易贴在身上,除了让人非常难受以外,还极容易生皮肤病,甚至全身溃烂。即便如此,战士们还是保持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这场战争被后来称为八十年代的“裸体战争”。
二哥说,这些照片是当年班里一个爱好摄影小战士用自己的相机拍摄的,很多已经损坏了。每当遇到困难和不顺心的事,总会拿出看看,一想到当年有几位战友当年已经长眠在那里,自己平安回来,有活干,有饭吃,就很知足。


二、一家三代军人,见证共和国风云
二哥一家三代军人,在我们那里也是出了名的。斯蒂斯
二哥的父亲叫屈荣富,是我的二伯,五零年参的军临海人才网,参加过抗美援朝,两年前过世。
2010年10月,在抗美援朝胜利60周年之际,我和大河报记者郭启朝老师一起采访了二伯屈荣富一家王红祥,当时大河报以《抗美援朝老战友 你们过得好吗》和《老兵搀老兵 走路仍是雄赳赳》为题做了专题报道:
《抗美援朝老战友 你们过得好吗》(2010年10月16日A09版)
南阳市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住着一位老人。他就是80岁高龄的抗美援朝老战士屈荣富。走过战火岁月的老人,目前安闲幸福地生活着。现在他最大的心愿是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和健在的老战友见个面。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10月15日,记者在南阳市卧龙区安皋镇太清观村见到了屈荣富老人,老人几年前得过白内障,除了视力不大好,腿脚不太灵便外,记忆还很清晰,当记者提到再过几天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入朝作战60周年纪念日时,老人情不自禁地唱起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他告诉记者,他是1950年参军,属于沈阳军区某工兵团,先到东北沈阳、大连等地修建军用机场,一年后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
“我们团1955年集体转业到洛阳建设‘一拖’。”老人说,上世纪60年代,国家遭遇自然灾害,鼓励城市工厂人员下放到农村去。他就和妻子响应国家号召,带着只有8岁的大儿子和2岁的女儿回到了南阳老家洪都中医院。
“我把儿子、孙子都送进军营”
“这是二儿子在老山前线的照片,这是孙子屈东峰前年在汶川大地震中写回来的信关庆维。”老屈一谈起这两个人一脸的自豪,上世纪80年代初,屈荣富的二儿子屈连才初中毕业后参了军,也是工程兵,曾经在云南老山前线驻防三年,荣立三等功一次,转业后在市政公司上班;三年前,孙子屈东峰也跨进部队大门,成了一名汽车兵。前年汶川发生大地震我爱大自然作文,他所在的部队奉命开赴救灾一线,他驾着军车,把救灾物资第一时间送到群众手中,受到部队嘉奖。
“前几天看到郑州有几位志愿军老战士到朝鲜去看望长眠在那里的战友,我很激动!可惜我走不动了。”老屈回忆起当年的岁月,面色凝重,上世纪80年代一些老战友写信打电话让他跑跑恢复工作,他拒绝了,“能活着回到祖国,儿孙满堂,知足,不能给国家添麻烦。”
“想和老战友团聚一次”
“转业前所在的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筑工程师第八师22团,我们的师长是鲁向阳(音),副师长叫勾敬督(音),我的班长叫储怀富,是咱卧龙区石桥镇人,也有十几年没联系了,不知道是否还健在?”
“有生之年到工作过、建设过的洛阳看看变化中华手外科网,和老战友团聚一次尚赫紧致霜,这是我的心愿。”当时他们团是集体转业,大都在洛阳。自从回到家乡务农后,老屈再也没有去过洛阳。如今,老屈除了民政部门每月发给的退伍志愿军补助外,没有其他收入,和老伴儿过着清贫安闲的生活。
《老兵搀老兵 走路仍是雄赳赳》(2010年11月13日A1版)
“荣富哥,好想你呀!没想到54年后咱们又见面了,你过得还好吧?”11月11日,家住平顶山市叶县的抗美援朝老战士靳学礼,在子女的陪伴下香菜杀精,来到南阳,见到了战友屈荣富恐怖食肉虫。
屈荣富,今年已经80高龄。10月8日,抗美援朝纪念日前夕,本报刊发了《抗美援朝老战友 你们过得好吗》的报道,先后有4位老战士通过本报和屈荣富取得了联系。家住南阳蒲山镇的老战士蔡长富在本报的帮助下,在南阳大宅门酒店与屈荣富见了面。
11月11日,靳学礼乘车来到南阳,走进位于卧龙区安皋镇太清观村屈荣富的家,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老战友,我来看你了,想得睡不着觉呀!”屈荣富艰难站起来,连连说:“老了,我也想去看你,但走不动了戴南吧。”两位老人的眼睛湿润了,握在一起的手久久不愿分开。
“当年,我们全靠一双脚跑遍大半个中国,为抗美援朝修建过东北许多军用机场,那时候最想要的是一双鞋,我自己都会编草鞋。”两个老战友说不完的知心话林乐怡,“当年在湖北参加荆江分洪大堤的工程,半年的任务要求3个月完成,我们冒雨施工,好多战友倒在了一线……”78岁的靳学礼说,当年建筑工程第8师22团大部分都是南阳人,见老战友是他现在最想做的事。
卧龙区民政局和安皋镇政府敖听心,得知靳学礼来看望屈荣富的消息后,派专人专车接送,并送去了慰问品和慰问金,表示会继续帮助像屈荣富这样的优抚对象,让这些共和国功臣安享晚年。



三、退伍老兵的两个心愿
我的二哥叫屈连才,55岁,一个退伍老兵,一个普通的筑路工人。
在兄弟5人中,二哥脾气最好,打小都罩着我。从军时,我还是一名初一学生。在来往书信中,鼓励我好好读书学习,还曾给我寄回迷彩服和翻毛大头皮靴,这在当时可是奢侈品。为了祈祷二哥在前线平安回来,二伯家还许愿唱大戏保佑平安;从前线回来后,二哥转成了志愿兵,也算端上了铁饭碗。记得他回到家相亲时,一天相了三个女孩,现在的嫂子是其中的第一个。结婚以后,二哥在老家建了房,就在我家老宅的旁边,贤惠的嫂子和我年迈的父母搁和的很好,农活在一起做,饭在一起吃,从没有红过脸。
后来,侄子大了,要上中学,二嫂带着侄子进了城。由于二哥工资不高黄晟晟,当时在南阳也没有购房,一家人租住在滨河路育阳北头一间不足20平米的工厂宿舍内,二嫂在路边租下一间不足10平米的门面房内卖糖烟酒。这里成了我和乡亲们进城的落脚点。二哥白天上班,晚上和二嫂一起照看小店,往往熬到深夜一点是常有的事。几年前,用攒下的钱在百里奚路买下一套二手民宅,算是真正在南阳安下了家。
去年春天,突然身体健康的二嫂突发脑溢血,在医院做了两次手术,昏迷二十多天,医生说抢救过来也是植物人。但在二哥的精心照顾下,目前恢复的勉强能生活自理,创造了爱的奇迹法医小丫头。
二哥说,嫂子的病主要是被骗生气所致。自己省吃俭用、辛辛苦苦的10多万元钱被一个朋友借去使用,后来朋友称放款瞎了欠账不还。无奈到起诉到法院,法院判赢了官司,但迟迟得不到执行。现在是三天两头往法院跑,盼着早日执行到位,拿到属于自己的血汗钱。
和二哥聊天时,目前还有一桩事让他烦恼不已:办不了退休手续。
二哥退伍转业后,一直在市政公司上班,长期在室外作业,是一名筑路工。按照国家相关政策,筑路工可以在55岁退休,当他到单位查询时,却发现档案上工作一栏填写的是“司机”,办不了退休手续。二哥多次到单位人事部门询问,工作人员称一开始档案就是这样填的,改不了。
“如果你嫂子身体好,没有病,再工作几年也没啥。”二哥说,现在请假不上班,每月只领取1700多元的工资,光妻子一个月的医药费就需要近千元,如果办理退休手续,每个月可以多领到几百元退休金。
离开二哥家的时候,二哥说,抽出时间去电影院看看《芳华》,他已经二十多年没进过电影院了。






上图为作者当年和二哥的合影
全文详见:https://bbs.6596.org/913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