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鸥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浏览: 290

云南是什么?-云南生产生活指南云南是什么?这是这个名字看起来有点古怪的自媒体,一直在设法思考的命题。剥开旅游市场上熙熙攘攘的大众视野,?


云南是什么?-云南生产生活指南
云南是什么?
这是这个名字看起来有点古怪的自媒体,一直在设法思考的命题。
剥开旅游市场上熙熙攘攘的大众视野,有两种视野,格外值得玩味。

《生老病死》by 王淑和 (双廊农民画社)

77年前,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写了一篇名声大噪的短篇小说《小径分岔的花园》,“云南”成了里面一个特别有趣的隐喻。小说主人公余准是个一战期间在英国为德国当间谍的中国人,为了用隐晦的方式向德国传递情报,杀死了英国的一名汉学家。偏巧这名汉学家的重要研究对象,正是主人公的曾祖父,云南总督彭?。博尔赫斯给彭?编排了一个很是魔幻的生平:“他当上家乡省份的总督,精通天文、星占、经典诠估、棋艺,又是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他抛弃了这一切,去写书、盖迷宫……在明虚斋闭户不出十三年。”
而小说中的汉学家艾伯特发现,彭?并没有留下实体的迷宫。他的书、他的手稿才是真正的迷宫。彭?在他孜孜不倦创作的小说里,在每个转折点,让每一个角色,选择每一个可能性;于是,小说里出现了无数个平行线索,所有的事件、人物、风景不断颠倒往复。
现在想来,这种错综复杂又生生不息的迷宫,一直是博尔赫斯——这个南美作家搭构的东方意象,就好像他一再讨论一千零一夜所代表的东方,蓝宝石色,光彩夺目,故事说了一夜又一夜,从哪一夜进入,都好像跳进月亮、田野、以及男人与女人的环形叙事里。云南,正是这种“他者”视野里东方意象的浓缩之地。甚至在那部由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带来的,更加脍炙人口的《消失的地平线》里,人一离开香格里拉就迅急苍老;而身处香格里拉,却“有可能保持长久而异常奇妙的青春年华”。这也是个特别直接的隐喻:
云南,和时间的迂回分岔,和时间的慷慨,是连在一块的。
云南是时间迷宫。在某种程度上鑫威评测网,这些时间线索又是由密匝又绵延的空间介入而成的。云南的物理空间太丰富,一下是三条大江三座大山挤在一块,流水湍涌,一下又是平坦的沃野,温热袭人。每个物理空间,凌潇潇原住民常有自己完整独立的时空观;而不同的时空观沿着江河、银道、茶马古道互相敞开时,迷宫就开始形成了。19世纪末,西方的一批传教士进入云南,并成为最早的植物猎人,我觉得这算是现代历史上,西方时空观和云南时间迷宫的一次真实的互相观照:法国传教士赖神甫把紫牡丹和黄牡丹的种子带回巴黎自然博物馆,横断山脉的自然时间与正在兴起诸多先锋文化观念的欧洲艺文时间撞在了一块。
另一位非常给力的植物猎人是美籍奥地利人约瑟夫·洛克。从上世纪20年代起,洛克在云南生活了27年,给美国农业部和地理学会带回6万多号植物标本,收集了8000册东巴经书,把蓬勃又离奇的纳西古文明介绍给整个西方世界。洛克回到美国后,因种种原因再也没回到云南,但又好像始终停留在云南时间里。前两年我去丽江玉湖村看洛克的故居,诧异地发现,看门的老人七、八年没有换,甚至瞌睡的姿势都没变。探访洛克故居的人并不多,但上世纪90年代大量来到丽江的西方人,却千真万确是被洛克在《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纳西语英语百科辞典》描绘的特殊文化所吸引。洛克津津乐道的1920年代发生在纳西“花园”里的,与冷面揉成的饮酒之蛇、山羊相关的巫术;洛克在夏威夷的梦境中看到的那个1930年代始终鲜花遍野的玉龙雪山;1990年代带着坦诚的好奇心流连于丽江的西方青年;2010年代依然在洛克的老房子前瞌睡的老者……这一切,都特别像是一个重叠、无止境的时间迷宫。
2015年,我去了彼时已经成了热门徒步线路的雨崩。徒步的最后一天,气温骤降,小客栈里在放纪录片《卡瓦格博》。纪律片详细讲述了1991年中日联合登山队举世皆惊的山难,讲述了1996年再次未能登顶(亦是官方最后一次攀登神山)的疑团,讲述了2004年冒险狂人王天汉企图偷偷登山的痴狂。雨崩那个天气凄清的下午,对我来说便是时间迷宫,驴友在此处已渐壮大,卡瓦格博却还是抬头在云雾中隐现的处女地,沉浮几十年的征服史已压缩为模糊像素里的往事——云南,成了诺亚方舟。
《山下收蒜的人》 by 阿龙

另一个视野来自内部,出生和生活在云南的诗人于坚算是一个。于坚说作为创作者艳舞台,自己在云南生活得“如鱼得水”;他认为“云南的大地上有一种唐朝的氛围,人和自然很亲近,古代的部落依然迷信万物有灵”;“云南的那个神灵系统,还是处在一神教统治世界之前的时期,它很像希腊,众神狂欢的世界”。
虽然他强烈地在云南感受到“大块假我以文章”,虽然他也确实写过诸如“怒江滚开一卷深蓝色的钢板,白色的姑娘们在江上舞蹈,天空绷弯大弓,把鹰一只只射进森林”这样开阔的云南自然气象,但于坚最有代表性的那些诗,写昆明,写朋友,其实写得朴素随意。
尚义街六号
法国式的黄房子
老吴的裤子晾在二楼
喊一声 胯下就钻出戴眼镜的脑袋
隔壁的大厕所
天天清晨排着长队
我们往往在黄昏光临
打开烟盒
打开嘴巴
打开灯
——《尚义街六号》
有一次听于坚谈起这首诗,“《尚义街六号》我受到的是杜甫的《饮中八仙歌》的影响。‘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苏维埃宫殿,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实际上八仙都是诗人的朋友,是普通人。 写《尚义街六号》的初衷也是一样,汉语本身就有神圣的力量,把一个活的人写到诗歌里去,把他变成诗歌的一部分……也相当于把日常生活神圣化了。”我扎实地被惊艳到。
云南是日常诗性。在大理见到艺术家沈见华带领白族的老奶奶们画的农民画时,就是这样一种诗意像是粗糙又活泼的光束一样摇晃了一下我。沈见华从上海到大理,先是住在村子里,然后又搬到山上,建了一栋叫白居的房子,成立“农民画社”,不管是五十岁,还是八十岁,当地老太太们,像上学一般来学画。白族人对色彩敏感,从前的白族民居,当地人就喜爱在白墙上描花描竹;在沈见华的启发下,奶奶们更是进步神速,少女回忆、日常琐事、吉祥的心愿,都成了色彩艳丽情绪饱满的画,也像在写诗。如今,沈见华每年都带着奶奶们去不同的城市参加画展,早年聚居在双廊的舞蹈家杨丽萍、艺术家叶永青、导演张杨也年年参与巨魔战将。叶永青说,“(老奶奶们)画画就等于种玉米,也是每年收成一次”,新老乡亲们都不舍得缺席。

从上至下:
《鱼调》by张培秀(2015.11)
《鱼调》by张培秀(2017.06)
《玉几岛捕鱼》by赵新莲(2017.06)
沈见华其实还做过一本出版物,叫《双廊双廊》,他们自己称作《乡村画报》老师的恩惠。《双廊双廊》只出了两期123662,如今还有人在辛苦求购,因为内容做得详实又当代。地方志也讲风物、礼仪、建筑和人,但沈见华他们的做法是,景别多,闲笔多,讯息采集平等。有一个整整32页的拉页,纪录的是双廊临海一侧所有的房子,批注手法很客观,却充满了民间情绪。后来,在昆明,我把我那本《双廊双廊》送给了一位朋友。正值昆明的雨季,黄昏的城中旧街,卖花的担子来了一拨又一拨。那一刻,我又鬼使神差地想到于坚如何谈论过这些平凡街道的光辉之处。
他说,因为昆明的阳光要在中国大多数城市都沦入黑暗后才暗下去,而许多老街又是东西向的;因此日落之前,这座城市到处是闪着光,一直铺到太阳里去的街道。
《卖辣子的阿娘》 by 阿龙

云南还是什么?
对于我们这群一下远距离看云南,一下又身处其中和它一起在时间中打转的人来说,云南还是细节。扎实的、尚未被大量磨损的细节。
这些细节先从地理要素上来,海拔、风向、等高线、山峰的名字、河流的拐弯,甚至边地的手写指路碑,“东至溋河过龙关,南至县城下溋江,西至下村过双海,北至新乐进打置”(抄自几个月前在腾冲偶遇的指路碑);这些细节也从市井烟火里来,手艺人、图说馆馆长、用自然农法种地的外国嬉皮士,以及上文里画画的渔村老奶奶。自然史和民间史混在一块,瑰丽无双:泸沽湖边的妇女们说着大胆率直的俏皮话,湖边噼啪作响的篝火始终是母系氏族时代的嘹亮;白马雪山落雪时山脊线上的大果红杉还是一片金黄,摄影师在金黄深处寻觅了三天滇金丝猴的足迹;高黎贡山下随处是咕噜咕噜蹿着热气的野温泉,广西留守女童遭性侵而不远处的汉家老伯在自家院子耐心地用臭油灯的火苗将走地鸡炖足八小时;版纳的湿漉空气里无数萤火虫组成闪烁河流,而啤酒销量也伴着这惊人夜色攀升至全国首位……
还有,仪式。
有一次,我们被邀请去大理南涧参加当地人的婚宴,见识了一种叫做“跳菜”的仪式。上菜者同时也是舞蹈者,舞蹈者同时又好似巫士;他们头顶盛菜的托盘,舞步和面部神态嘈嘈切切地快速变换,一方面有节奏之美,另一方面又带着未尽述之义。后来,看到各种各样的新移民,学制陶的,学金工的,学酿酒的,学扎染的,他们从传统技艺中发展出了自己的一套体系肥城房产网,也形成了越来越多分享新知的市集和party。但我总是还能在他们的姿势和表情里,找到类似“跳菜”那样的传统仪式里的某种纯真意味。他们在新的移民生活中习得的细节,就是云南质地的。
也许,正是这些细节爱上美人鱼,教会我们如何使用身体,使用手,使用眼睛。有时我们回到城市中,恨不得将这些细节随身携带,然后可以堂而皇之地告诉别人:你看,这是中国最后一个依然存在巫术的地方,它的美与趣味,彻底地形而下,又彻底地形而上。这里是我们对抗城市巨型审美疲劳的一锅野菌汤,浓郁翻脑雷渊利,有一点点危险,又催着人更加清爽和无畏。

《家园》 by 阿龙
借着重新讨论云南之机,我们要干嘛呢?如你所见,我们在“云南”后面,加了个平易的词,叫“生产生活”。云南的生产生活,有时候有点玄,是对时空的重新认知;有的时候又有点野,是对日常与身体的重新驾驭。我们想探究新的云南人,怎么盖房子彭嘉欣,怎么学习看似早就消失在城市生活中的所谓“无用”的技能;我们也想探究老的云南人,如何看待这里的山脉与河流,如何与这里的动物、植物与器物对话。
我们希望这种类似于博尔赫斯所说的时间迷宫,类似于坚说所的日常诗性,充满可触细节的奇异文明,能够再次照亮一些东西。
这篇相较于云南的多元,而显得苍白的序,暂且献给所有热爱云南,以及想要亲近云南的人。
全文详见:https://bbs.6596.org/815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