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鸥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浏览: 183

柴鸥红楼一梦探索进贤方言风情 曹氏宗谱追寻雪芹家族源流-进贤文坛那些事儿 柴鸥曹氏宗谱追寻雪芹家族源流 红楼一梦探索进贤方言风情——兼谈利用历史文献与文学进行非物质文化形态的考古问题楔子 我过去草草地读过红楼梦,没有深究,更没有想过要研究曹雪芹。对所谓的红学与曹雪芹发生一点兴趣,自有缘由。那是2005年冬天,我弄到2000年5月红学大师周汝昌先生给朋友邹农耕信的复印件,说曹雪芹家族祖上一支,在宋元时期由新建县武阳渡(今南昌县武阳渡)迁进贤,希望调查并最好带些资料给他看。看了周先生的信,我十分高


柴鸥红楼一梦探索进贤方言风情 曹氏宗谱追寻雪芹家族源流-进贤文坛那些事儿

柴鸥曹氏宗谱追寻雪芹家族源流 红楼一梦探索进贤方言风情
——兼谈利用历史文献与文学进行非物质文化形态的考古问题
楔子
我过去草草地读过红楼梦,没有深究,更没有想过要研究曹雪芹。对所谓的红学与曹雪芹发生一点兴趣,自有缘由。那是2005年冬天,我弄到2000年5月红学大师周汝昌先生给朋友邹农耕信的复印件,说曹雪芹家族祖上一支,在宋元时期由新建县武阳渡(今南昌县武阳渡)迁进贤,希望调查并最好带些资料给他看。看了周先生的信,我十分高兴,很快就去找进贤相关的曹氏村落。调查并取得了一些曹氏家族资料,于2006年4月,让邹农耕带去今天进贤县罗溪镇山东曹家村的曹氏族谱,拜访周汝昌先生。周汝昌先生抱着曹氏族谱,高兴地与邹农耕合影。周汝昌认为,进贤的资料很有价值,还说看来研究曹学比红学更有意思,嘱咐邹农耕转告进贤方面,希望将曹氏家族的迁徙流变过程尽量弄清晰一些,以利这方面的学术研究。周先生的兴奋和嘱托,让我们进贤地方也重视起来。之后,我利用几次进京出差的机会,到北京大观园、河北丰润与辽宁辽阳等地访问,也去过武阳探访,认为丰润、辽阳、武阳文献资料及文化遗存,虽各有价值,但进贤也有很丰富有意义的东西,非常值得研究。
因此,我在近三年内,就真的用时间花脑力,来研究曹氏雪芹家族与红楼梦了。虽不揣浅薄,却用的是真心真情。也因此有了如下三部分文字。
第一部分 进贤曹氏族谱及山东曹家村内一些有关记录及说明
曹雪芹祖籍地进贤山东曹家等曹氏村落,可佐证的例子有:
1. 有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曹氏族谱及唐代始祖公曹端礼,有宋代淳祐四年(1244)进士、龙图阁学士曹应龙兄弟等祖宗像板原件。与部分旧物,一并收藏于该村新整修的清代祠堂内。该村曹炳龙原收藏有清代曹鼎望题写的曹氏宗祠木匾,文革中锯去半边及落款,据说十多年前以一百四十元的价格卖给武阳。
2. 曹氏始祖公曹端礼,于唐代贞观庚子年(640年)由山东来江西任洪都学政(教谕),九年后定居江西进贤(旧称锺陵),是为曹氏家族迁入江西第一人。曹端礼居住地在罗溪塔岗岭东,当地一直叫山东曹家,现存遗迹有曹家坟,有千年古树,有明代水井,有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古窑,有“庭绍箕裘”等清代建筑,有门楼等文物遗迹共20个点处。临近曹氏村庄亦有古树古建,门楼曰“八斗世家”、“谯国旧家”、“隆兴萃秀” 等。
3.曹氏家族清代早期三代65年任江宁织造,与曹氏家族有渊源关系,曹氏家族传统种植苎麻与织布,始于宋代,现存大量清代织布机。 原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北京曹雪芹研究会会长胡德平先生,2007年10月来进贤几处曹氏村落探访,亲眼见到铜岭曹家仍有几十台老旧织布机在织夏布。
4.曹氏族谱载有与南京相当的资料,南京《江宁府志》、《上元县志》也有进贤铜岭曹家的相关资料。谱上记录进贤曹家有孝子曹士彦,割自身体肉为母亲治病,得江宁知府题匾及上元知县诗赞。谱上记录“铜岭曹家曹茂翁,迁到金陵,曾为康熙皇帝接驾。茂翁有一篇传记,说到圣驾南巡,翁独倡先匍逝以沾德化。近更于城北建立龙亭,宣扬圣谕。”但茂翁究竟何许人也,村人说很重要,过去有“江南望族”匾。此资料他处不见,待考。
5.民国三十五年《曹氏族谱》卷一《锺陵曹氏分修总序》谈及康熙丙午(1666年)“于进邑后街贾店四间收租延放以祭祀之资”,还谈及“乡居武阳者以跋涉艰难不克与焉”。并有“呜呼谱不有祭谱为无实”的感慨。此即对武阳人忘祖的慨叹。现进贤县城后街仍有曹氏总祠堂残屋,残破不堪的屋梁上,有文字证明此屋为曹氏家族集体所有。该祠堂现已列入进贤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记录对象。
6.《重修曹氏族谱总序》记录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修谱设局于二都赤岗岭普福庵。普福庵多次为进贤曹氏设局修谱点。
7.《锺陵曹氏族谱旧序》载“谱牒之举,实肇于宋嘉定辛巳(1221年)应龙公之念。窃谓弟兄嗣裔散若棋置,不有谱以联之,后世一时联贯难齐”。并记载清康熙初年间,分居武阳曹氏,违众支而独修。从宋嘉定辛巳应龙公修谱始,至康熙丙午锺文公与文忠公继应龙公之志再修谱,期间隔了445年曹氏家族没有修谱。
8.《山里曹氏族谱旧序》(乾隆十九年)载:“应凤龙率于任其子时省公扶柩归葬于山东卜葬十都大塘岗庐於墓侧……”。
9.《铜岭曹氏旧谱序》载“内省公于宋末卜居铜岭,为铜始祖公”(1279年之前)始祖。
10.《铜岭曹氏支谱序》载“余族始于真定中,徙河南既迁曹州,流离散落多年,历年延及。端礼公遇圣明,唐初仕洪都,卜居锺陵之西,始定其家”。武阳人说由河北真定迁来,江西曹氏族谱没有根据。武阳曹氏在康熙早年离开进贤修谱,已把祖宗与河北真定去乱套。当时曹鼎望在江西做官,听信了武阳人背离进贤曹氏本家的说法。真定其实太早,以上铜岭记录准确,而整个曹氏家族,迁进贤之后,又分居河北、江苏、辽宁之曹氏,而非北宋曹彬之后。此以讹传讹,是武阳曹氏分修族谱理解之误,而曹鼎望又偏听则信,以致所谓南北合修曹谱,一错再错,从进贤曹谱可知是三百多年前康熙年间之事。
11.《山东曹氏重修谱序》载有来江西缘由(咸丰年间资料)。
12.《锺陵山里曹氏旧谱序》载“应凤公出知广西平洛府事,因避御讳改名安福,卒于任,卜葬大塘岗,其子嗣因父垅构室于墓旁以永其家,盖元大德三年(1299年)事也(康熙丙午1666年)”。
13.《豫章曹氏族谱旧序》,为应龙公大宋嘉定十四年(辛巳,1221年)拜撰。此曹谱为曹氏家族从山东省迁来江西省之最早的族谱。
14.《曹氏族谱》人物志有曹继参、曹端可、曹首望、曹鼎望、曹民望等人的简单记录,这些人物是丰润曹雪芹家族的重要人物,武阳族谱记录,也是以进贤1989年之后新谱为蓝本,没有像进贤民国三十五年旧谱。
15.丰润曹氏族谱迁徙源流图载:孝庆公二子美翁公大儿子玉居进贤,二儿子田居山东(此山东即进贤山东曹家)。红学会长冯其庸先生认为此二人是迁到丰润又迁到辽阳的曹雪芹先祖,南昌武阳族谱没有记录。
16.武阳族谱承认孝庆公一始祖,却不认端礼公,武阳人拿不出民国以前的证据,武阳人不承认美翁两个在进贤居住的子玉、子田,与丰润谱有出入,或不利其说故意剔除。这不是正常的学术态度。
17.丰润迁徙志说“祖居真定,元季迁于江西南昌新建城南四十里之武阳渡,散居邻近安仁、进贤、回峰、塘里、山东、捉牛岗等处”。这份抄谱,是1993年武阳人的提供,明显与进贤曹氏族谱记录事实不符。进贤族谱记录曹姓迁到江西以进贤为最早,在唐代贞观年间。至宋代应龙、应凤、应麒、应麟、应鸾都很有成就,尤其以应龙公为出色。进贤谱载武阳始祖公孝庆由进贤迁往,丰润曹氏也由进贤迁出,并非由武阳迁往丰润。此丰润曹氏族谱记录,为1993年之后抄录武阳由进贤1989年新谱而更改。再由武阳人2000年提供给周汝昌先生。周汝昌先生以为该武阳谱可靠,认为进贤、回峰、塘里、山东、捉牛岗几处曹氏聚居地真由武阳分居, 故而写信给我朋友邹农耕问及。
18.武阳始祖孝庆公在隆兴府当官,进贤山东曹家南之塘里曹家现存明代石门楼“隆兴萃秀”匾,是为纪念该家族光辉的见证物,或为不忘老家山东曹县隆兴里。
19.进贤山东曹家塔岗岭南曹家坟有很多宋元墓葬,有二座坟被挖,墓地保存较好。表面墓碑多为清代。
20.武阳书中,冯其庸先生在P36认为“卜居山东”的曹子田是定陶曹氏始祖,再由定陶迁到辽东……这是冯先生的误会,他以为族谱上的“山东”是山东省,实则进贤罗溪塔岗岭东边的山东曹家村,因进贤县族谱都写村名。我到辽阳曹雪芹纪念馆,将此实情转告,他们说可以理解。
21.曹氏族谱早在清代康熙初期已很混乱,江西能找到最好的曹氏族谱在进贤。混乱的根源,就在于武阳人不认祖而乱套河北真定所致。所以,整个曹氏家族迁徙流变过程的混乱,祸根就在康熙初年的南北合修谱。
22.进贤曹氏族谱记载迁徙情况是:九思公迁往苏州与丰润。九思公情况不明,武阳族谱没有民国以前的记录,武阳只有1993族谱,且属1993年拿去进贤新谱为参照。曹九思公没有引起曹雪芹研究专家应有的重视,苏州曹氏族谱也没有引起一定重视,都是因为过去没有人发现进贤曹氏族谱上的这个迁徙记录。
23.武阳人既然说孝庆公是始祖,那么武阳的祖先就一定是在进贤山东曹家,他的祖先应是恒省——应麟——再往上一定是曹端礼。进贤曹谱对此记录详明,而绝对不能乱套北宋大将军的曹彬。从进贤曹谱看,说曹雪芹是曹彬之后,是三百年来的混乱。
24.现在要搞清曹氏家族情况,应将进贤、武阳、河北真定、山东定陶、曹县,丰润、辽宁几地曹氏族谱放到一块比对。曹雪芹研究专家研究曹雪芹,到进贤一定能有新的有意思的发现。国内不多的民国以前的曹氏族谱,应该较为可信。
进贤民国版本曹氏族谱发现后,我们将该谱原件卷一卷二卷三,送到北京让胡德平先生作深入研究。胡德平以此整理出一叠资料,于2008年1月6日,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了一次讲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之后,江西境内都昌、湖口、修水、武宁等县,另有湖南、湖北多处曹氏聚居地,纷纷都在寻找曹氏家族迁徙流变过程,甚至来进贤山东曹家溯源拜祖。这之后,胡德平先生还又到湖口看曹谱。
2008年5月,我去修水,见全丰曹家民国丁丑年(1937年)所修曹氏宗谱,有进贤曹氏族谱同样内容的曹应龙于宋嘉定十四年写的豫章曹氏旧谱序,有曹应凤写的豫章曹氏山东旧谱后跋。修水本地曹锺文写的豫章曹氏分迁源流序。特别是有清代著名学者,四库全书编辑人之一的新建曹秀先,于乾隆辛未年为该曹氏修谱写序。序上说,传至唐贞观中,我端礼公讲学国子监教授洪都,始迁进贤西塔岗,是江右之有曹氏,端礼公其鼻祖也。该谱比进贤民国曹谱早九年,同时印证进贤民国三十五年曹谱的可靠性。
也因为进贤曹氏族谱的发现,周汝昌先生在这之后几次询问邹农耕,希望有更多新的发现,并于2008年6月24日,由其女儿在上海《文汇报》笔会版写文章,说进贤新的发现很有价值。
胡德平先生《曹雪芹在香山》一书中,进贤有事例,可作曹雪芹家族研究的参考资料。如P11讲到家山的“金山”、“金山寺”就在进贤,胡德平先生也去看了金山的环境。P104、P134、P148、P259、P268、P269等处说到南边老家,明显不是南京,而是进贤。因为抄曹寅的家就在南京,所以还要到南边老家去报信。“米汤”、“筛酒”、“打罗柜”等生产生活风情都在进贤。红楼梦中有很多进贤方言,本文以下第二部分分解。
第二部分《红楼梦》中进贤方言与民情风俗释读
第一回 P6:“东鲁孔梅溪题曰《风月宝鉴》。”(进贤罗溪山东曹家,为唐代贞观年间端礼公由东鲁来江西定居第一站。东鲁就是今天山东省西南部的曹州定陶一带,印证进贤山东曹氏出处。)P16:“看看的一月”,(“ 看看”与P24“堪堪”意思相同。)
第二回P24:“堪堪又是一载光阴”。(“堪堪”,书上解释“将要的意思。”实则是“满满” 的意思。进贤农村说满满的一个月,叫“堪堪里的一个月”;一箩满满的谷,叫“一箩堪堪里的谷”。 此叫法,进贤发音在看与堪之间。)
第三回P37:“已择了出月初二日小女入都,”(“出月”,是进贤罗溪张公一带口语指的七月)P42:“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招我,即惹我。)
第四回P61:“这薛公子是早已择定日子上京去的,头起身两日前,”(头起,是老早、先头的意思。)“况且他眉心中有米粒大小的一点胭脂计”,(此处“计”字,书中有病字头,因属生僻字,辞海未收,电脑也打不出。计即痣, 罗溪、张公两乡镇口语。)P64与p65有“五岁上就”,“低了半日头”,“ 嫡亲的母舅” 等,进贤常用口语。“扶鸾请仙” 的迷信活动,1966年之前进贤民间常见。
第六回P95:“他们家的二小姐着实响快,会待人,倒不拿大。”(此处响快即爽快之意, 进贤三里口语。拿大,充大之意, 进贤民间常用口语。)P100:“大有似乎打罗柜筛面的一般。”(罗柜,罗筛,旧时进贤民间在碾磨房中打筛筛面粉的场面。我干过这个。此习俗保留到1970年之后,破坏的罗柜罗筛实物乡下也还有。 北京红学家严宽研究打罗柜用功良苦)
P96:“你老虽说的是,但只你我这样个嘴脸, 怎么好到他门上去的。先不先,他们那些门上的人也未必肯去通信。没的去打嘴现世。”(先不先,意为本来。 打嘴现世,丢脸之意。进贤地方常用口语。)
第七回P108:“又给了一包药末子作引子,他说发了时吃一包就好。”P120:“打发同你秦家侄儿学里念书去要紧。”(药末子,发病就叫发了时,学里念书去要紧等,进贤多此说。)
第八回p121:“过日他还来拜老祖宗。说的贾母欢喜起来。凤姐又趁势请贾母后日过去看戏。”(过日,以后。趁势,就便。)P122:“前儿在一处看见二爷写的斗方儿,字法越发好了,多早晚儿赏我们几张贴贴。命人倒滚滚的茶来”。(滚茶,进贤多说。)P124:“怎能衔此狼犺蠢大之物等语之谤。”(书中注狼犺,曰笨重。不对。狼犺,进贤话是乱来、好搅绕的意思。)
第九回p143:“偏你这小狗x的知道,有这些蛆嚼!”(狗x的,进贤恶骂人即“狗肏的”。蛆嚼即嚼蛆,多嘴)P147:“我这两日好不烦心,焦的我了不得”。(两日,焦的,“烦”。进贤常用口语。)
第十一回P156:“他这个病得的也奇。上月中秋还跟着老太太们玩了半夜,回家来好好的。到了二十后”( 此处上月与二十,一指月份一指日子,进贤话此说往往不带后音。)
P 157:“还说那阴骘文,叫急急的刻出来,印一万张散人。”P159:“婶子,我知道我这病不过是挨日子。”P161:“身上已木了半边, 他如果如此,几时叫他死在我手里,”P164:“你可缓缓的说,别吓着老太太。作死, 起这个念头,不得好死。”(挨日子,木了半边,死在我手里,缓缓的说,全是进贤口语。)
第十二回p168:“发狠到底打了三四十板。”(发狠,加劲,大方也叫发狠。)
第十三回P176:“却说宝玉因近日林黛玉回去,剩得自己孤恓。”(孤恓,可怜之意,用动作表达是蜷缩状,进贤农村常用之语。)
第十七回P228:“后院墙下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阶缘屋,屋缘。竹下,底下。)
第十八回P243:“益发昼夜不闲,年也不曾好生过的”。 (好生,进贤全部通用。)
第十九回P263~264~265:“不如往熟近些的地方去,还可就来。果子也不用摆。齐齐整整摆上一桌子果品来。”(果子,糕点。)
第二十回P281:“只吃些米汤静养。”(米汤,进贤地方称捞饭里。)P283~284:“大正月里,你也是个没气性的。”P286:“我一炮燥就脱了。”(大正月里,进贤常用话。炮燥,闷热。)
第二十一回p289:“湘云洗了面,翠缕便拿残水要泼,宝玉道,站着,我趁势洗了完了,省得又过去费事。说着便走过来,弯腰洗了两把。”(进贤语言乡俗形象化了)P293:“起来好生睡,看冻着了。不想宝玉一日夜竟不回转。”(一日夜,进贤语言乡俗。)
第二十二回P302:“就贾母内院中搭了家常小巧戏台,定了一班新出小戏,昆弋两腔皆有。便点了一出刘二当衣。”(弋阳腔,清代江西地方盛行,进贤等赣中地方尤为盛行,刘二当衣是江西地方故事的弋阳腔知名戏目,进贤过去常有演。)
第二十三回P317:“ 凤姐见他素日不大拿班作势的。”(拿班作势,同作虎认真,进贤常用语。)“ 你这个傻丫头,唬我一跳好的。”(也叫吓了我一跳好个。进贤北部乡下人还说此话。)
第二十四回p337:“象这细贵的货。”(细贵,珍贵。)
第二十五回P345:“命人点灯,拿腔作势的抄写。”“倒了一钟茶,你又吃多了酒,脸上滚热。”“还不在那里静静的倒一会子呢。”P353:“你倒说这些闲话,吃茶吃水。”(全是非常形象的进贤土语)
第二十六回p363:“ 原来匾上是恁样四个字。”(恁样个,进贤常用土语。)
第二十八回p392:“贾母道,里头屋呢!”P396:“说着便要筛酒“还有一句话借问。”(同前)
第二十九回P406:“贾珍站在阶矶上,”“认理我不比别人,应该里头伺候。”“我要安心咒你,”P410:“要舍给穷人,何不就散钱与他们。”P413:“ 我白认得了你。”P415:“宝玉下死力砸玉,袭人见他脸都气黄了。”P418:“大节下一定弄得大家不安生。”(全是典型的进贤土话,今天多用。)
第三十回P419:“这么热天毒日头地下。”
第三十一回P435:“可记得旧年三四月里,”P436:“多谢你记挂。”P439:“难道那些蚊子,虼蚤”(虼蚤,即跳蚤,进贤讲虼蚤)P440:“你两个在这日头底下作什么呢?”
第三十二回p443:“ 有一双鞋,抠了垫心子。”(抠垫心子,挖鞋样,纳鞋底,进贤民间1980年之前常见。)P444:“宝玉抱怨,回回定要见我。”P445:“他也不管人脸上过得去过不去,他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P448:“大毒日头地下,出什么神呢?这么黄天暑热的。”(毒日头地下,六月黄天,进贤乡间叫法。)P450:“谁知他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我现叫裁缝赶两套给他。”(进贤口语)
第三十三回P458:“你那样下死手的扳子”,“打到半中间我才听见。”(进贤往往也说半中间里。)
第三十四回P467:“ 你方才说的全是大道理,正和我的想头一样。二爷将来倘或有人说好,不过大家直过没事。”(想头,想法。直过,明说之意。进贤乡间语。)
第三十五回 “一起一起的散尽了。”(一起一起,指一伙一伙。)
第三十六回P491:“刚刚的也坐在袭人方才坐的所在。”“谁知有一种小虫子,从这纱眼里钻进来,人也看不见,只睡着了,咬一口,就象蚂蚁夹的。”(纱眼里,蚂蚁夹的,进贤常用语好多话都带一个里字。此处很典型)P492:挑剩下的才给你,你还充有脸呢。” 袭人笑道,左不过是他们那些玩话。”(左不过,总不过。)P496“忽见史湘云穿的齐齐整整的走来。”“第三十七回p508:“几百钱是小事,难得这个脸面。”P510:“红菱,鸡头(米),桂花糖蒸新栗粉糕。”(此水产与干果,进贤多,皆在中秋前后上市,文革前进贤此物产及风俗更明显)p513:“你又做不得主,一个月通共那几串钱,你还不够盘缠呢。这会子又干这没要紧的事,你婶娘听见了越发抱怨了。”(皆进贤常用语气。)
第三十七至三十八回:这两回中,有用大篇幅写赏桂花吃螃蟹的场景,进贤古来物产习俗。现在进贤螃蟹经改良更好。
第三十八回p517:“坐在河当中亭子上。”p519:“你和我少作怪。”
第三十九回P534:“要紧梯己东西怕人偷了去 。”(梯己,“自己”两字变音。进贤南部花园一带口音。)P535:“难道他还短钱使,还没个足厌?”(没有个足厌,嫌人贪财,进贤人以此抱怨。)
p543:“竟是一位青脸红发的瘟神爷。”( 进贤罗溪山东曹家村原有一口井,传说吃了井内水会上红胡子,变得凶悍。因此该井被村民掩埋。)
第四十回P540:“贾母足的看着火光息了方领众人进来。”(足的,进贤也常常说足足里。)p544:“既没有外客,吃的东西也别定了样数,谁素日爱吃的拣样儿做几样。”(样数。)P546:“自己却赾走土地。(此处赾走,进贤叫赾呀赴,也称咚呀咚。赾走,进贤称老态龙钟的动作,标准的进贤土语。)P550:“这叉爬子比俺那里的铁锨还重。”(此俺非京腔,非金陵话,也不是山东人的俺,而是进贤北鄱阳湖南端靠瑞洪一带的我的土语。红楼梦中只刘姥姥一人用了俺字。)P555:“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支菊花。”(土定瓶,当为江西吉州窑的瓶类,进贤土定器物较多。红楼梦中第四十一、四十二回多写到有官窑器物及高档家具,与此相对)P557:“就便多吃一杯酒。”(就便,进贤俗语。)
第四十一回:P“刘姥姥吃了酒,发渴多喝了几碗茶。”(发渴,口干。进贤乡间多说。)
第四十四回P604:“ 你们好生替我待东,难为他一年到头辛苦。”P612:“底下的事我就不知道了。”P614:“为这起淫妇打老婆,又打屋里的人。”“我昨儿灌丧了酒了。”(几项皆进贤多用语)P614:“又梯己给鲍二些银两。”(梯己,书上注作私下。实则进贤下埠集花园自己变音,与第三十九回p534梯己意思相同。联系上下句便可通晓。)
第四十五回P616:“只怕后头楼底下还有当年剩下的。”P617:“打细算盘分斤拨两的。”(此回后头写穿蓑衣戴斗笠谈到“竹信子”,乡下也叫竹芯子,即扎粽子用的箬竹子叶。)
第四十六回P633:“那一个不想巴高望上,不想出头的。”p638:“鸳鸯骂嫂子:你快夹着X嘴离了这里。”(夹着X嘴,即屄嘴。进贤乡下骂人常用语)P638:“快来,我细细的告诉你。”(细细的,进贤乡间土语也称细细里。)“我若不得脸败了时。”(败了时,进贤说倒运。)
第四十七回P650:“没孝心雷打的下流种子!”(雷打个,进贤民间多说。)
第四十八回P659:“花两个钱,叫他学些乖来也值得了。”P669:“便自己走至阶前竹下散步。”(竹下,进贤话是底下。此处描写确有竹子,一语双关或许巧合也说不定。)
第四十九回P672:“贾母因笑说,怪道昨日晚上灯花爆了又爆,结了又结,原来应到今日。”(进贤乡间过去点油灯。说灯花结了又爆,客人会到。我家父母搓蜡烛芯,于我非常熟悉。小时候坐于灯下见到灯花,自觉不自觉会用小棍棒去拨,或用剪刀去剪。此情景文革后用电才消失。)P673:“我几时说过谎!”P676:“叫宝姑娘别管紧了琴姑娘。”“撑病了不与我相干。”“贾母笑道:我年下就要的。”(几时,管紧了,撑病了,年下,全是进贤常用土语。)
第五十回P687:“李绮诗,年稔府粱饶。”(年稔好,进贤乡间语言。)
第五十一回P711:“说赶年下给大毛的。”P713:“晴雯只在熏笼上围坐。”“人家才坐暖和了,你就来闹。”(火桶坐桶,进贤乡间多。)P715:“你们见神见鬼。”“好冷手。”“吓了我一跳好的。”P716:“打扮得伶伶俐俐的出去了不成?”“到底伤了风了。”P717:“我那里就害瘟病了,只怕过了人!”P718:“不过每年四节大X(珍)送礼,那是一年的定例”。P719:“提起戥子来问宝玉,那是一两的星儿?”P720“天又短又冷,等天长暖和了。”(几项进贤多用语,我非常熟悉,都十分形象生动。)
第五十二回P722:“真个少有。”(真个假个,吊在口上的进贤话。)P732:“打嘴现世的”,“别人都死绝了,”“才出了汗,又作死。”P724:“所以单告诉你留心就是了。”P726:“你不早来听说古记,”(古记,书上作注,是义近故事、传说。进贤乡间说古记,是指收藏的旧东西。联系上下描写看,书注不准确。仔细分辨宝玉与黛玉的这次活动亦可见,此处古记是指盛花的盆。讲古,进贤乡间是指讲故事、传说。)P728:“偏是这个颦儿惯这些白话,”(白话,书上作注,说是点破底蕴的大实话。此注不对。白话,进贤乡间称“打白话里,”说假话或编造故事的意思。联系以上的话,可以一目了然。)
第五十五回P775:“面盆”(乡下话)
第五十六回P787:“我说是白走一趟”“那一片竹子单交给我。”P788:“只是弄香草的没有在行的人。”(在行,内行。进贤多用语。)P792:“只怕展眼又打发女人来请安,预备下尺头。”(尺头,乡间礼节作兴送一块布,文革后消失。)P793:“因长得齐整,老太太很疼。”
第五十七回P798:“昨日夜里咳嗽可好了?”P800:“太也托实。”(书注作实心眼儿,含有不识相的意思。进贤常用语,意思是太过分了。说此话时往往叹息摇头。)p802:“用手向他脉门摸了摸,嘴唇人中上边着里掐了两下。”“这可不中用了,我白操了一世心了。”p807:“趁这会子不歇一歇,还嚼什么蛆。”(说闲话)P810:“这天还冷得很,你怎么倒全换了夹的?”(夹的,夹衣裳,单衣裳。)
第五十八回P824:“起身到屋里取此鸡卵、香皂、头绳之类。”(头绳,毛线)P825:“准许老子娘又半中间管闲事了。”P826:“菩萨,能几日不见荤,馋的这样起来。”(这里叫菩萨,是进贤民间口语中的助词。菩萨,鬼啊,都是一样的意思。讲此话时往往面带笑容。)
第五十九回P831:“作痒。”P835:“你是我X里掉出来的,”(也作“你是我屄里跌出来的,”过去进贤母亲骂儿子的气话,近几十年此语已彻底消失。)“谈到编柳条,问道:这叫什么,这编的是你娘的X(“屄”),(进贤常说的脏话)
第六十回P840:“便弯着腰向鞋桶内掏出一张纸来。”“早间还剩了些。”P841:“你没有X(屄)本事,我也替你羞。”“谁还大似你?”P848:“我这里占着手,”P850:“滚白水。”(进贤乡下土话)
第六十一回P852:“别讨我把你头上的杩子盖似的几根X毛搛下来!”(杩子盖,x(屄)毛。没有剃好的头,连着用脏话恶毒骂人。)P854:“浇头”(浇头,一般指肉类。此处与书上解说不同)P857:“少了好些零碎东西。”P860:“这里宝二爷不过意,要替他认一半。”(进贤常用语)P861:“高高孤拐,”(孤拐,书注,是鹳骨。另一说孤拐,进贤地方称孤身没有人或不要人的人。比方说,你当孤拐去。)
第六十二回P865:“家中常走的女先儿来上寿。”(女先儿,进贤北部乡间称嫁出去的女叫女先儿即土音的“女散”,现在未改。见P871场景。)P884:“这手弄的乌泥苔滑的,还不快洗。”(苔滑,江南水草,滑手。)
第六十三回P886:“预备四十碟果子。”(果子,糕点之类)P888:两个老婆子蹲在外面火盆上筛酒。”(筛酒筛茶,倒酒倒茶)P895:“谈到吃酒醉了,开玩笑。宝玉说,若知道,给你脸上抹些黑墨。”(抹黑墨,进贤此玩笑开到改革开放前,集体劳动解散后才消失。)
第六十四回P907:“幡杠”,“为法礼所拘,不免在灵旁藉草枕块,恨苦居丧。”(藉草枕块,用草皮块给死人当枕头。我父亲1966年溺水身亡,也是这样用草皮枕头。)P917:“发了点汗。”P919:“人人都说你婶子好,据我看那里及你二姨一零儿呢。”P920:“见生米做成熟饭,也只得罢了。”(皆进贤土话)
第六十五回P926-927:“贾琏又将自己积年所有的梯己,一并搬了与二姐收看。”(此处梯己可能与前面的自己重复,但又仿佛缺少谓语,讲不通。)“贾珍因笑说:我作的这保山如何?若错过了,打着灯笼还没处寻,过日你姐姐还备了礼来瞧你们呢。”P929:“我终身靠你,岂敢瞒藏一字。”P931:“咱们金玉一般的人,白叫这两个现世宝沾污了去,”P933:“若凭你们拣择,……也白过了一世。”“老爷那边紧等着叫爷呢。”“他便一缩头推到别人身上来,他还在旁边拨火儿。”P934:“背前背后。”P938:“只因这一向他病了。”(全是进贤常用口语)
第六十七回P960:“说着喝声‘起去’”。(起去,现在还是非常典型的进贤语气。)
第六十八回P969:“你发昏了,你嘴里难道有茄子塞着?”(非常典型的进贤话。)“大家觌面说个明白。”(在要觌面的场合,往往气氛不好。进贤乡间常见类似情况,叫板的场合。)P972:“少不得拿钱去垫补,谁知越使钱越被人拿住了刀靶,越发来讹。”
第六十九回P977:“又翻了口。”(翻口,说话不算,改口)P980:“专会作死,好好的成天家号丧,背地里咒二奶奶和我早死了,他好和二爷一心一计的过。”(号丧也叫嗷丧,骂人哭的时候,叫号丧呀)P983:“理那起瞎X的混咬舌根”(瞎X,意即实为瞎雀,瞎说。)
第七十回P990:“咱们诗社散了一年,也没有人作兴。”(作兴,在乎,进贤常用语。)
第七十一回P1008:“且素日又与管事的女人们扳厚”(扳厚,叫人,傍势。)“起先也曾兴过时,只因贾母近来不大作兴邢夫人。”(不大作兴,不在乎。书注不高兴、不感兴趣,前一半不对,后一半对。)P1010:“发狠的还舍钱舍米。”“这又是谁的耳报神这么快。”“不是背地里咬舌根,就是挑三窝四的。”(皆现在进贤农村常用语)
第七十二回P1021:“暂押千数两银子。”“自己再不肯看破些且养着身子。”P1022:“别说一千两的当头。”“谁知道凤姐已醒了,听他和鸳鸯借当。”(借当,二三十年前,乡间借钱都如此叫法。)P1023:“我又不等着衔口垫背。”(进贤乡间常见的骂人话)
第七十三回P1031:“原来是外间窗屉不曾扣好,塌了屈戌子吊下来。”(屈戌,进贤乡间称曲闩得。屈通曲音)“偏又丢生”(丢生,几日不读书,大人会对儿孙说丢生了,表示怨言。)P1036:“反吓得黄了脸。”(黄了脸,进贤形容惊恐状用语。)P1038:“自然是他拿去暂时借一肩儿。”(借肩,改革开放前,生产队挑谷、麦、豆上交,还讲借肩。另有换肩,转肩,歇肩。)
第七十四回P1046:“我白和你商量。”(白和,白哇个,进贤方言。)P1049:“查问不到。”“我也可以下保”。(下保,进贤称打赌。)
第七十五回P1068:“尤氏早捧过一碗来,说是红稻米粥。”(红米,即胭脂红色米。进贤过去普遍种植,文革后绝迹。)“果子狸”(进贤称花面狸。)
第七十六回P1093:“顺脚走到这里。”(皆现在进贤农村常用语)
第八十一回P1167:“倒是一个二寸长的鲫瓜儿。”(鲫瓜儿,书注是小鲫鱼。进贤昔日乡间叫鲫鱼为鲫瓜里,不分大小。)P1169:“有一所房子卖给斜对过当铺里。”(斜对过,皆现在进贤常用语。)P1173:“不至有名无实的白耽误了他的一世。”(白,进贤话多用字。白耽误,白吃的,白哇个等。)
第七十七回P1101:“周瑞家的发躁向司棋道”(发躁,发火)P1103:“一时气头上如此罢了。”(气头上,正发气间。)P1104:“知他的病等得等不得。”(进贤常用语)P1105:“如同一盆才抽出嫩箭来的兰花送到猪窝里去一般。”(嫩箭,进贤方言说树上新长的“箭里,” 即“嫩芽”)P1108:“渴了这半日,叫半个人也叫不着。”(进贤乡土习惯,我母亲曾作此抱怨,记忆犹如眼前。)P1111:“晴雯睡卧警醒。”(警醒,土音同井醒,现在进贤农村常用语。)
第七十九回P1149:“说有意欺瞒了他。”
第八十回P1151:“要死,要死,你怎么真叫姑娘的名字。”(要死要死连叫,进贤地方轻声善意之责备常用语。)
第八十一回P1167:“倒是一个二寸长的鲫瓜儿。”(鲫瓜儿,书注是小鲫鱼。同上。)P1169:“有一所房子卖给斜对过当铺里。”P1173:“不至有名无实的白耽误了他的一世。”(白,同上。)
第八十二回P1175:“又到贾母那边打了个照面儿。”P1176:“比不得头里。”(头里,以前)“好些的,不过拿些经书凑搭凑搭还罢了。”(凑搭,分东西时常用语。)
第八十三回P1202:“我们家里闹得也不象个过日字的人家了。”
第八十六回P1231:“头里还骂,后头就不言语了”。P1241:“黛玉说到那里,想起心上的事,便缩住口,不肯往下说了。”(缩住了口,缩转去了。)
第八十八回P1264:“你今日来意是怎么个想头儿,你倒是实说。”(想头,想法。)P1265:“这是你芸大哥哥,怎么认起生来了。”(认生,不就靠。)“又哭起来,叠连几次。”“怪不得没有后世。”(叠连,后世。乡间常用语)P1266:“有几个女孩子睡觉没有吹灯。”“你们把那南边来的糟东西弄一两碟来吧。”(糟鱼糟肉,进贤民间多有。)
第八十九回P1272:“说着三人坐下。宝玉在上首,袭人麝月两个打横陪着。”(打横,坐长条凳时常会说到的土语。进贤“横”的口音,在王与亡之间。)
第九十回P1278:“你自己从今更要学好。”(学好,教导后辈常用口语)P1280:“失棉衣贫女耐嗷嘈”(嗷嘈,哭,同号丧或嗷丧。进贤乡间语。)
第九十一回P1292:“夹裤。”(夹裤,昔时进贤民间多穿的双层布料裤子,我在乡下穿过,文革后消失。)P1293:“我又不能自去,少不得要他作脚。”(作脚,进贤乡间称走脚,送信。记得文化大革命中,农村生产大队里要通知各村事,让四类分子传话,也叫“走脚”。)
第九十三回 又说到弋阳梆子腔。P1319有一段话,写南边甄府呈贾政一书,信上说到甄府奴子包勇身长五尺有零,肩背宽肥,浓眉爆眼,磕额长髯气色粗黑。这描述的形象极似曹雪芹。回应“甄家仆投靠贾家门”。进贤民国曹谱上有“铲谱”之事,似曾相似书中事。
第九十四回P1327:“看仔细碰在老爷气头儿上。”(气头上)P1338:“我在南边闻妙玉能扶占。”(扶占,是文革前进贤地方盛行的迷信活动。此处再说此事。)
第九十五回P1340:“我比给他们瞧。”(拿手约,我比给他望之意,进贤乡间常用语。)
第九十六回P1355:“将荣禧堂后身王夫人内屋旁边一大跨所二十余间房屋指与宝玉,余者一概不管。”(一大跨所,好大一片之意。北京、南京、苏州等地人都听不懂。进贤土话叫一大跨死。所音叫死。)P1360:“不知不觉的顺着堤往回里走。”(堤,进贤自古多堤。堤与进贤关系十分密切。)
第九十七回P1362:“失惊打怪的。”P1366:“说着,捧过通书来。”(通书,书注这里指旧时男家通知女家迎娶日期的贴子。进贤通书是历书。此处读解,是贾琏指与薛姨妈通书上明日好日子的意思。)p1367:“我也就过去。”p1368:“今见贾府中上下人等都不过来,连一个问的人都没有。”p1369:“雪雁也顾不得烧手。”p1372:“那鼻涕眼泪把一个砌花锦边的褥子已湿了碗大的一片。”“我们奶奶就只顾那一头儿了。”p1374:“那身子顿觉健旺起来。”(以上全部进贤常用习惯口语)
第九十八回p1384:“又惦记着宝玉,两头难顾。”
第九十九回p1390:“若论灵机,不大似从前活变了。”p1392:“只要我们齐心,打伙儿弄几个钱回家受用。”p1393:“家里还过得。”“连带累了二太爷”。p1394:“他说好便好,说不好便吃不住。”(以上全部进贤民间常用口语)
第一百回p1407:“ 贾母道:有他老子作主,你就料理妥当,拣个长行的日子送去,也就定了一件事。(长行的长,认生长的“长”,长行,进贤地方是讲“发育”的意思。)”行商之事。后又讲到打官司的事。进贤曹谱也谈到此事,可能巧合。
第一百零一回p1413:“三更半夜嚎你娘的丧!”p1417:“省的带累别人受气,背地里骂我。”(嚎丧,带累别人)p1420:“二爷打发陪茗转来”( 转来,回来。)
第一百零二回p1430:“亲眼看见一个黄脸红须绿衣裳一个妖怪走到树林后头山窟窿里去了。”(红须,相传山东曹家出过红须的人。口气亦像进贤习惯。)
第一百零三回p1442:“我气不过”之后这一段话,讲放药的事,全是进贤民间口气。p1438:“进门也不打话,便儿一声肉声一声讨人命。”(进贤乡下女人哭儿孙,肝啊肉啊,似唱歌一样,此场景昔日进贤乡间见得很多,近年不多见。)
第一百零四回p1447:“我父亲说间壁贾二爷和他好。”(间壁,进贤土语。指隔壁。第一零六回p1470也说到间壁。)
第一百零六回p1470:“我在阴司里也感激你的。”(阴司里,进贤乡间阴间里的说法。)“将我体己东西拿些给凤丫头,再拿些银钱交给平儿。”p1473:“贾母道,咱们都是南方人,虽在这边住久了,那些大规矩还是南方礼儿。”“混得这么大了。”“两口子和顺。”(以上皆进贤口语)p1474:“又加连年宫里花用,账上有在外浮借的也不少。”(花用,浮借,进贤北部乡间语。文革前,写借条起首往往加浮借二字。)
第一百零七回p1478:“一时也算不转来,过日的事只可再打算。”p1480:“急的要死。”“气都接不上来。”“要磨死我了。”(上下连通,全是进贤口语。)
第一百零八回p1488:“只可怜你宝姐姐,自过了门,没过一天安逸日子。”(过了门,嫁过来)p1496:“果见腰门半开。”(腰门得,半截的门。)
第一百一十三回P1549:“红胡子的老爷,”(再次说到红胡子)P1553:“在我们村里算过得的了。”(过得的,活得还好,进贤乡间常用口语。)
第一百一十四回P1563:“ 我父亲巴不得要好看”。
第一百一十五回P1569:“那姑子知道宝钗是个冷人。”(冷人,进贤称迟缓不爽快之人。)P1579:“见一个长大的和尚。”(长大,进贤话是高大的意思,书意相合。)
第一百一十七回P1599:“ 独有贾兰跟着他母亲上紧攻书。”(上紧,乡间抓紧的说法。)
第一百一十八回P1607:“ 这也作不得准。”(进贤乡间口语)
以上《红楼梦》语言资料,出自198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版。
第三部分综上所述,举一反三,可以作深入研究的相关历史文化信息
在北京大观园,有曹氏家族资料陈列。如“隆治唐宋”匾,据说是康熙皇帝写给曹寅南京家族的。有一个问题,被人忽视。就是没有人注意曹寅家族唐宋年间的江西进贤祖籍地。很多人以为这块匾表彰的是北宋曹彬,其实弄错了。如果一定要去对,倒是唐代曹端礼,宋代曹应龙(南宋淳祐四年即公元1244年留梦炎榜进士),曹应凤,曹孝庆等,都是有一定有文化成就的人物。曹氏家族一直以些人为荣,他们倒可以算得上“隆治唐宋”的曹氏家族前辈。进贤山东曹家南一公里之塘里曹家,有匾曰隆兴翠秀,就是曹家唐代从山东曹州隆兴里来,宋代在隆兴府发迹的证明。这是实实在在的文物资料,可资参考。
在进贤县三里乡曹门科第万家村,有乾隆十四年为该村焦氏女而立的一座江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节孝坊。立坊人是与曹雪芹关系较好的尹继善、金德瑛等清廷要员。代表当地的立坊人是江西布政使彭家屏,后因收藏书籍文字狱与被指控贪污而遭乾隆皇帝处死。也许彭家屏与曹雪芹石头记或红楼梦有关。更不解,该万家村没有人能弄清楚,自己的村名为何前面要加曹门?这样的情况在进贤是孤例。难道这都是巧合?
顾颉刚先生,当年为胡适的《红楼梦考证》、搜集《上元县志》、《江宁县志》、《八旗氏族通谱》、《楝亭集》及《南巡盛典》等曹雪芹祖上相关资料,对新红学研究有功。但红学界认定的红楼梦写的不是南京便是北京的概念,似乎没有多少人有大的异议。往昔的资料搜集地点,也因此受到局限。最多追加到苏州与东北八旗地方。进贤资料没有引起过真正的重视。据胡德平先生相告,1931年故宫有资料发表丰润人氏吕万绶文章,说到曹家与进贤之关系,也说到明初进贤人氏朱梦炎与曹家关系。这些有意思的问题,多少年来一直没人在意,并要我尽力查找这方面的相关资料。联想上元县曹家与进贤之关系,进贤曹茂翁公于城北建龙亭迎驾,真是有趣。尤其是曹寅《楝亭集》和其中写到的家山叫金山,金山又有金山寺,金山脚下又有千帆竞发的场面,这明显不是北京和南京,而恰恰又是进贤。还有曹寅诗文集叫楝亭的用意何在?如此等等许多问题,仿佛都可在进贤找到答案。我的理解,从《楝亭集》中那首《卧游终日似家山》诗,明显说家山之金山不是镇江,即可看出曹寅与进贤之关系。曹寅所谓的楝亭,一定与楝树有关。楝是苦楝树,进贤多见,人人熟悉。过去乡间有人吃苦楝水寻短见,我回忆少年的理解,那是十分悲苦的举动。倘把曹寅放到八旗弟子生活环境中,无论楝树与金山,都是不相符的。启功先生在《记楝亭图咏卷》中考证,说到曹寅父亲曾于南京手植一楝树,为宣扬父亲遗爱,所以起这一亭名并用作别号。联想到进贤曹谱茂翁公于城北建龙亭接驾,宣扬圣谕。未知是否巧合,抑或有某种联系?
文物考古发掘的科学性,重要的一条标准,是运用地层学与出土物的关系。历史建筑考古研究,除文物本体外,还有一个利用人文历史文献作参考的过程,文献不存的,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则要大打折扣。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定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最重要的是讲究真实性完整性与不改变原状等几条主要依据。这些都非常好。作为在基层文物考古单位工作二十多年的我,接触地下文物遗址考古与地面建筑等文物研究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等具体工作,总觉得利用文献与文学功夫用到考古研究上做得不够。对此,要找到一个比较合适的切入点还真不容易。这次对进贤曹氏族谱的发现,又重读红楼梦,我觉得真是找到了一点新鲜可用的考古方法。不管别人信与否,反正我以为,我有青少年之前十九年乡间生活的体验,又一惯爱好语言文字,因此在利用进贤曹氏族谱及曹雪芹祖上家族与进贤关系基础上,到红楼梦的文学语言中,发现一些相关的历史文化信息,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周汝昌先生在2008年1月1日,再给邹农耕写信,叹息进贤方面没有拿出文章来。2008年4月13日,又对去北京拜望的邹农耕说,看来研究曹雪芹家族的历史,比研究红楼梦更有意思。不是么!周先生2000年左右看到武阳人送去的新修曹谱,会欣然命笔,为武阳写匾。这举动本身,即可印证周先生的这层意思。我也读到过作家张爱玲曾经对大学中文系学生不能很好读懂红楼梦,表示过相当遗憾的文章。我现在倒觉得比较可以理解张爱玲的遗憾。我更想就张爱玲的这个话语作进一步的理解。红楼梦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学名著。文学名著的文字语言虽然是中国的,但它确实有相当的地域文化特性,用在文学作品中,它就代表一定的地域文化语言。如果读者不熟悉当时的一定地域文化语言,不熟悉一定地域的乡间生活风情,其阅读就可能不准确或发生错误。我所用的《红楼梦》勾勒进贤方言与风俗,是1982年3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第一版。内中注释,自然代表编辑注释水平。在我看来,书上注释多为一般性语言或事理概念,涉及地方语言风俗的例子不多。例如P569谈到音近蹭的北京方言,P679的片金与妆缎为南京产品,P740谈到满族庄头为地主,P741谈到丰泽园御田有红稻米,P858谈顶缸为吴中替人受罪等等,虽都是一定地域文化方面的注释,但确实很不丰富。至于一般读者不能释读的,编辑者也没有这个切身的生活体验。所以张爱玲的遗憾也不足为怪了。红楼梦中的进贤方言与民情风俗,编辑者就更无可解释。
如红楼梦中几次讲到妙玉扶乩的事,沈从文先生1961年6月18日于光明日报上写文章,第九段说到扶乩并作了具体解释,与我少年在农村时见到的一模一样,扶乩就是1972年之前,进贤乡间的迷信活动,乡下称“南笔里”。相对书上的注释,我以为沈从文有如此生活体验才更准确。所以沈从文早已认识到文献与文物相结合重要。
再如南京文化研究家薛冰先生,研究红楼梦的金陵十二钗,其中勾勒出史湘云、李纨、惜春、元春像南京人性情,王熙凤一半对一半,宝钗、妙玉、迎春、秦可卿都不像南京人,林黛玉则像苏州人,我觉得有道理。至少关于妙玉,结合沈从文与薛先生的考证,加上我青少年之前的见识,那简直仿佛若眼前,太有趣了。沈从文与薛冰的考证,不能说不是非物质文化形态的记忆。薛先生还考证清代图书插图本,说红楼梦过去始终没有较出色的插图本,我以为是刻图人对红楼梦中农村生活风情了解不够所致。只是这样的问题,过去注意者较少。说到这里,我仿佛更可以理解张爱玲的遗憾了。
薛先生还说到南京随园是红楼梦中的大观园,说到有学者考证曹雪芹十九二十岁离开南京,说到没有南京云锦与大观园就没有《红楼梦》等等现象,一切都试图在曹氏家族的相关生活中,找到与红楼梦中文学语言的的某种对应。但结合红楼梦中写农村生活风情的很多场面,并不净是大观园,我就觉得不少研究家的成果难于自圆其说了。2007年初冬,薛冰先生来进贤,我说了以上部分进贤方言,他也表示听不懂,这正好印证了他说的南京人早已没有了自己的方言。所以,我们尽可能地到曹氏家族的生活情景中去寻找蛛丝马迹。我以为,这就是利用文献结合文学考古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邓云乡先生在红楼风俗趣谈中,说到有满族风俗的写法,但邓先生认为红楼梦中的满族风俗,与和他少年时见到的北京风俗通化了。邓先生的意思,也是说内中满族风俗不多且不特别明显,这与内中注释少见满族习俗相吻合。邓先生还说到红楼梦中写婚丧嫁娶场面的南北风俗问题,举江南例子仅包含江浙与安徽,没有说到江西,其实大有。我对邓先生的学问文章十分景仰,并亲自听他说过美就在红楼梦里,大有感叹。但我看邓先生对红楼梦中风俗的解读,还很有局限性。
除了本文上述第二部分特别是用加红符号表示的勾勒外,我想再举一些我非常熟悉的进贤方言例子解释,以让人了解此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形态。表示时间概念的,就有至今还用的口语,如几时、往时、日间、过日、天长、一径、这一向、年下、旧年等。至于使得、打发、面软、结帮、打嘴、长行、齐整、现世、拣择、雷打的、发狠、好生、真个、看破了、气性、趁势、劳乏、打伙、挂碍、谪亲的等等口语,至今几乎是吊在口上讲的进贤话。但我上面勾勒出来的进贤方言,如果现在还不整理,我以为不要很久即将湮灭。因为改革开放这三十年,进贤地方方言甚至一些乡间风俗,湮灭的部分已经不少。例如天长是日子长的意思,长行是发育的意思,今天四十岁以下的人基本听不懂就是证明。有人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构,在二十世纪初变化还不大,我看却不是这样。我这点子文化基础,加上我的进贤乡间语言和生活体验,如用进贤地方语音朗读红楼梦,那与别人的感受肯定是不一样的。这种镌刻在我脑海中的乡土语言与生活习俗,是纯粹的非物质文化形态的记忆。将其运用到文学考古中,是研究曹氏家族迁徙流变与红楼梦文学艺术探索的一个好方法。曾记得二三十年前读红楼梦,见内中有进贤方言与我仿佛十分熟悉的乡土风情,只是有一种亲切感,没有大在意,是因为不知道进贤曹谱,也可能是当年还不具备今天写文章的这些基础。
最近几年,关于曹雪芹与《红楼梦》的研究比较热,刘心武、胡德平、潘知常、马瑞芳、周岭等多位先生,于中央或地方电视上用论坛讲座方法,谈曹雪芹与《红楼梦》,在从晚清民国以来的王国维、蔡元培、胡适、俞平伯、郑振铎、邓云乡、周汝昌、冯其庸等一大批学人研究的基础上,有不少新的发现和大进展,但未见对农村生活风情有一定的解读。这不能说不是欠缺。依我看,这是因为诸多学者出身富贵,对农村生活体验缺乏的局限性所致。只是这问题多年没有什么人触及罢了。
我以为,进贤山东曹家曹谱与曹雪芹家族有关系,红楼梦中又有大量进贤方言,而且不少是北京人、南京人、苏州人确实都听不懂的土话。抑或有《红楼梦》故事中与苏州扬州相关的土话,与金陵和苏州相关的曹谱,大家都可以尽量去寻找。进贤曹谱与曹雪芹家族的关联由我发现,红楼梦中的农村土话,之所以我能懂,那么曹雪芹与红楼梦也与进贤就有相当的关系了。我还以为,如果没有上述第一第二部分的结合,我的这些考证是没有意义的。正因为有上述几方面巧合到一块的结合,我的一些考证也就这么来,相信对曹雪芹也好,对《红楼梦》也好,文章还可以就此深入下去。
参考文献:
1. 曹雪芹《红楼梦》,1982年3月据庚辰(1760年)本第1版,人民文学出版社
2. 进贤山东曹家《曹氏族谱》,民国三十五年版
3. 修水全丰曹家《曹氏族谱》,民国二十六年版
4. 丰润《曹氏族谱迁徙志及曹氏得姓源流图》
5. 定陶丰泽堂《曹氏族谱》校补本
6. 荷泽市曹国文化研究会《曹风》2007年5月第1期
7. 冯其庸 杨立宪主编《曹雪芹祖籍在辽阳》,1997年7月第1版,辽海出版社
8. 陆文夫主编《苏州杂志十年选》,1998年,苏州杂志社
9. 薛冰《中国版本文化丛书—插图本》,2002年12月第1版,江苏古籍出版社
10. 薛冰《江南风月—金陵女儿》,2003年8月第1版,百花文艺出版社
11. 南昌县政协《曹雪芹南宋始祖发祥地武阳渡》,2002年赣出内字003432号
12. 丰润县政协《丰润曹氏家族》,1998年1月第1版,天津人民出版社
13. 胡德平《说不尽的红楼梦》,2004年4月第1版,中华书局
14. 孙玉明《顾颉刚与新红学》,2008年6月《传记文学》,中国艺术研究院
15. 邓云乡《黄叶谭风—红楼梦风俗谈趣》,1997年11月第1版,上海文艺出版社
16. 周汝昌《红楼真梦》,2005年7月第1版,山东画报出版社
17. 周汝昌《解味红楼》,2007年1月第1版,长江文艺出版社
18. 金大业《百家姓—曹》,2002年4月第1版,陕西人民出版社
19. 吴小如《吴小如戏曲文录》,1995年5月第1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 沈从文《花花朵朵 坛坛罐罐》,1994年第1版,外文出版社
21. 冯其庸主编《曹雪芹墓石论争集》,1994年8月第1版,文化艺术出版社
22. 李军《曹氏楝亭藏书聚散考略》,2006年11月第1版,天一阁文丛
23. 薛冰《家住六朝烟水间》,2007年1月第1版第2次印刷
2007年2月21日至5月12日 初稿,
2008年1月23日至2月19日 再稿,
2008年6月13日至8月7日改定稿。
刊发于2011年6月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曹雪芹家族文化探究》


【作者自我简介】文先国,男,1953年1月出生在进贤县二塘乡潭津渡贫寒农民家庭。少年种田,没有学历。喜爱中国字,仰慕文化人,尊重劳动者。
感谢亲的阅读,记得扫码关注“进贤文坛那些事儿”!还有更多资讯在路上……

全文详见:https://bbs.6596.org/638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