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鸥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浏览: 292

【视频】七首岩,那些历久弥香的倩影芳踪》 岩上松风之七《-漳州七首岩寺 七首岩,那些历久弥香的倩影芳踪林宝卿欣然造访七首岩冷雨萱,缘于我刻骨的怀旧情感。怀旧的人悲观,总是不能好好地活在当下,总是以漫不经心的态度忽略身边的存在,唯用心于历经时间刷洗过的事物。我就是这样不务实际的人,大部分时间活在对往昔恋恋不舍的追忆及对未来漫无边际的幻想。在神往从未抵达的远方的同时,还希望能把所有走过的地方再走一遍,去温习洒落在细雨中或阳光里那些曾经的喜怒哀乐。我的足板有记忆,我的双脚走过的地方都留有我的气息


【视频】七首岩,那些历久弥香的倩影芳踪》 岩上松风之七《-漳州七首岩寺


七首岩,那些历久弥香的倩影芳踪
林宝卿
欣然造访七首岩冷雨萱,缘于我刻骨的怀旧情感。
怀旧的人悲观,总是不能好好地活在当下,总是以漫不经心的态度忽略身边的存在,唯用心于历经时间刷洗过的事物。
我就是这样不务实际的人,大部分时间活在对往昔恋恋不舍的追忆及对未来漫无边际的幻想。
在神往从未抵达的远方的同时,还希望能把所有走过的地方再走一遍,去温习洒落在细雨中或阳光里那些曾经的喜怒哀乐。

我的足板有记忆,我的双脚走过的地方都留有我的气息,我与这个世界的联系就是缘于我的双脚实实在在地踩踏和丈量。
七首岩正是三十二年前我的脚印存留过的一处名山胜地。
那时我在漳州师院(闽南师范大学)读书,周末班干部组织郊游,十几个同学一起骑着自行车意气风发吵吵嚷嚷地来,爬山,寻乐,包饺子,大快朵颐。
末了,意犹未尽的我们还在山坡下围着一只石狮子拍照留影。
至今,这张带着过往年代特征的黑白照片还在我的影集里。
此时,我把它翻开来,看到石狮子身上的雕刻线条精美华丽,忍不住叹息:古代留存下来的物件就是美好!

那时并不知道,青春张狂的我们,脚板之下就是一方文化积淀沉厚的土地。
作为漳南名山,以云蒸霞蔚飞泉怪石的自然胜景著称,更有1400多年的人文流芳,名僧住持、名人题刻、名士题咏、名儒设馆,虽几经兴替,但精魂不散,文脉不绝。
那天,腊月的寒风让人真切体验到这个季节应有的精气神。
白花花的芒草摇曳着山野的歌谣,红中泛绿的藤蔓在高耸的石壁上垂下连篇的诗意。
为了重振千年前的盛况,山上正大兴土木建造庙宇,被开采一半的岩石立面,嶙峋嵥峭的风貌让人生出许多敬意。
庙宇里,古旧的镌有“石狮岩”的香案和雕花精美的石经幢,让人遥想千年前香火兴旺的佛地盛况。
漳州七首岩寺大约建于南朝梁武帝时。
《漳州府志》记载:石狮岩山,在城南七里,一名南岩山,有岩七所。
慎蒙《名山记》云:峰峦奇秀,延袤数里,上多怪石,有若狮子者、有若蟾蜍者,有可梯者,有如门若,状类不一。又有半月池、罗汉峰、超然亭、宝月岩、南泉岩及圆月、石门、龙泉、妙峰、玉泉五庵,以石狮岩为最胜,故以名山。
七首岩以石狮岩为首,石狮岩以那只有年头的石狮子而命名,民间传说里更是把这只张着大嘴模样慈祥的石狮子神化了——很早很早以前,石狮每天都会从屁股间生出一撮米,不多不少,刚好够住持老和尚和小徒弟两人一天食用。
后来小和尚觉得天天去石狮屁股下取米费事,为了让石狮子出的米既快又多,就自作主张,将石狮的屁股眼挖大。
结果石狮子受此伤害,再也生不出米来了。
民间传说大都无稽,适合用来浅白地寓教于乐冷宫代嫁妃。
我更愿意寻找沉埋于历史深处的人文芳踪。

翻阅由当今住持照光题签的《七首岩诗文集》,欣喜地看到了那些灼灼耀眼的名字:王復一、王作人、邱韵香。
王復一

王復一即王履亨,是王作人之父,祖籍在龙文区的湘桥村上苑社,正在编纂的《漳州市龙文区志》里收录了这两位乡贤的生平传略。
王履亨(1856-1940)字咸熙,号復一。
家住漳州城区,从小喜欢幽静环境,常寓居郊野庙宇,专心苦读。
光绪五年(1879)23岁时,考取龙溪县学生员小锅盖娶亲,宣统元年(1909)考中岁贡,被举孝廉方正,第二年赴京应保和殿召试,授承德郎,以岁贡投铨吏部,授县丞之职,不就。
回故里办学以养家糊口。
他办学远离城市,先后到龙溪名第山、北溪银塘等地授徒。
光绪辛卯庚子(1891-1900)年间两上石狮岩,先后六年,讲学授课,并祀朱子及乡四先贤枪械少女。
宣统年间,应知事曹本章之请,主持龙溪县南隅义学。
平生力行紫阳(朱熹)、北溪(陈淳)遗教,时人誉之为“程朱理学在漳州晚近一人”。
王作人

▲王作人(中间)
王作人(1921-2006),号括斋,幼承家学,具有渊博的家学功底及精湛的古文造诣。
1994年,参与《汉语大词典》编写。
理学得其父真传,可算得是漳州理学最后一位传人。
尤精于易学、地方文史的研究,编纂的地方资料有:《漳海幽光集》《寄闲亭墨宝》《漳州杂诗》《述轩诗抄》《志古遗玉》《漳州艺文志》《云洞岩题刻录》。
除此之外,漳州多处人文古迹留有他撰写的碑记,其中就有《重建石狮岩碑记》。
邱韵香

邱韵香(1888—1977)海沧新垵村人,出生于台湾嘉义。
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占据台湾,父亲邱缉臣举家内渡回到祖地海沧新垵。
邱缉臣是清朝的“明经”(科举的一种),是一位爱国诗人,留有《丙寅存稿》诗集。
韵香在父亲的影响下,博览群书,能诗善赋,诗词有李清照之气,书法亦自成一格。
嫁入霞阳杨文升家后,将住所命名为绣英阁,从未停止过对诗歌的追求,著有《绣英阁诗钞》等。
年近而立曾应陈嘉庚礼请为其妹教学。
还精研医理,曾用诗记录对医学的理解,有诗作《论医五首》。
不惑以后,寓居厦门行医。

我对三位乡贤的景仰由来有自。
三年前,新年过后的一天,与三五温润如玉的文友吃饭聊天,座中有闽南语专家陈先生。
性情纯粹有君子之风的陈先生是我敬重的前辈,他与王作人先生曾有过几年的同事之谊。
提起作人先生的为学和为人,陈先生的话语里满是由衷的崇敬。
在他的叙述里,作人先生那高山仰止之境界,让无缘亲临其教诲的我遗憾不已。
现在,我在这本诗文集里屡屡看到“王作人”,感觉某些遗憾正在以这样的方式得到弥补,很是慰藉。
一座有根基的历史名山,正应该有这样的地方名士来为之添光加彩。
知道邱韵香,还得从享誉八闽的辛亥志士文化名人苏眇公说起。
家乡一带,苏眇公的许多传奇故事盛传一时妇孺皆知。
那时正在读苏衍宗先生编注的《苏眇公文集》,锵铿傲骨的才人志士与邱韵香有过诗词唱和,由此得知这位“绣英阁”主人的才名。
这位生于晚清从民国走来的才女,这位以才华与医德名世的佳人,我早已心向往之蛊惑仔,没想到她竟也与七首岩结缘夏天的浪花,留下吟赏的诗篇——《酬王作人先生偕同人游万石山题咏》:“锡我新诗等卧游,飘然神往思悠悠。芳茵草缺青苔补,梵宇屏倾绿竹修。鸟语泉声归路伴,山光花气袖中留。吟来习习风生座,郑安仪消尽胸中万斛愁。”
万石山在石狮岩之侧,想来风景应是如诗中所绘。
邱韵香与王作人先生年龄差距颇大,酬作此诗时应已是美人迟暮,名山名士,诗词唱和,良辰美景并不遥远,但人生总没办法如野鹤闲云般任意往返,只能心向往之。
诗风轻盈清丽,虽言“万斛愁”,却已被想象中携带着鸟语花香竹韵泉鸣的习习清风吹散。
多么好的手笔!

美景得美诗,石狮岩为有这美好的风雅之事而增色。
通读《七首岩诗文集》解约申请书,领略并艳羡了古今远近高士笔下七首岩的风情之后,意犹未尽地反复吟赏王復一先生的诗作。
先生在石狮岩寄馆多年,诲育桃李无数之外,也于闲暇时触景抒怀,留下诗作多首。
“树色岚光取次新,问余底事转伤神。读书有福三生愿,伴佛无缘两载亲。半箧琴书归故我机战ogs,满山桃李属何人。多情总是林间鸟松阳人才网,雨后声声报早春。”
雨后,山光树色清流如洗,鸟啼宛转。
春的消息将至未至,琴书相伴半生岁月,虽是山中安静读书是自己所愿,可是风雨如晦的家国大地厦航国旅,满山桃李前程堪忧。
我想,在那风烟四起的时代,一介儒士,能做的,也就是以忠孝廉耻诲人,让世道人心不致于沉沦至权与欲的深渊吧。
先生一生执教,育人无数,才人辈出艾珺。
有一则颇为引人思索的趣事:龙文区东屿村林者仁,早年狂放不羁,上石狮岩受教一段时间后,性情大改,谦谨有节,学问精进。
后来林者仁留学日本,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后为南京中央委员。
民国18年返漳担任龙溪县长。形容老师的成语
想来石狮岩上的山光水色和王復一先生的崇高德行,给予人的是如沐春风的体验比奥呼吸,正如先生题在佛殿上的联“此地有高山可仰,吾徒尊大道而来”。


全文详见:https://bbs.6596.org/1489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