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鸥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浏览: 300

二十四节气|四季纷呈,文化深蕴-IC团总支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


二十四节气|四季纷呈,文化深蕴-IC团总支
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二十四节气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
划分依据
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田卷卷,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
发展过程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先秦时期开始订立、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
文化认证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春△
立春,又称打春
“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
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
鸟语花香,万物生长,耕耘播种,埋下希望。
雨水,位于每年正月十五前后
“东风解冻,散而为雨。”
这天通常出嫁的女儿要回家探望父母,要给母亲送一段红绸和炖一罐肉。
惊蛰,古称“启蛰”
“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正值农忙时分,谚有:“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
惊蛰三候:一候桃花,二候杏花,三候蔷薇。
春分,又称“仲春之月”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前后
“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民俗:趣味“竖蛋”、粘雀子嘴、春祭
谚语:“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无路行。”
清明,一般是在公历4月5日前后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申湘。故谓之清明。”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
民间有“清明前后波罗丁的证物,种瓜点豆。”之说。
谷雨,即“雨生百谷”,每年4月20日或21日
秧苗初插、作物新种,可谓“春雨贵如油”。
谷雨时节,有南方摘茶,北方食香椿一说。
谷雨这天青年妇女走村串亲,踏足野外,称“走谷雨”。

夏△
立夏,“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立夏节气,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吞食鱼中文版。
农谚有:“立夏麦龇牙,一月就要拔。”
小满,意为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
农谚有:“小满小满,麦粒渐满。”
小满时节日煮茧,整修丝车,准备缫丝。
芒种,每年6月6日前后
“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騳骉怎么读。”
也称为“忙种”,预示着农民伯伯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是芒夏熟作物成熟和耕种的最忙季节。
谚语有云:“芒种忙,麦上场。”
夏至,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
“不过夏至不热”夏至日之后,气温持续升高。
小暑,每年7月7日或8日
暑,表示炎热的意思,意为天气开始炎热。
小暑前后,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
“小暑天气热,棉花整枝不停歇。”
大暑,每年的7月22日-24日之间
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
民间有饮伏茶,刘梦夏晒伏姜新鲜阳光,烧伏香等习俗。
谚语有:“大暑不暑,五谷不起。”

秋△
立秋,每年的8月7日或8日
立秋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是秋天的开始,收获的季节。
处暑,“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南方“秋老虎”,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
有不少年份,立秋热,处暑依然热,故有“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
白露,“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天气渐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
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
意为,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
秋分,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
秋分之“分”为“半”之意,“秋分者融雪之前,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谚语:“夏忙半个月,秋忙四十天。”“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寒露,每年阳历的10月8日或9日
“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天气转凉变冷,雨季结束,天气干燥。
寒露时节人人忙凤咲夜,种麦、摘花、打豆场。
霜降,每年的10月23日
天气渐冷、初霜出现。
“霜降杀百草”,严霜打过的植物,毫无生机。
“风大夜无露,阴天夜无霜。”“今夜霜露重,明早太阳红鬼马双星。”

冬△
立冬,每年11月7日或8日
古云:“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
劳动了一年的人们盛世荣华,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
小雪,每年11月22日或23日
“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小雪节气常伴有初雪。
谚语:“小雪不砍菜,必定有一害”“趁地未封冻,赶快把树种。”
大雪,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
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
常说,“瑞雪兆丰年”。
俗语云:“大雪不冻倒春寒。”“大雪下雪李欣彤,来年雨不缺。”
冬至,又称“冬节”、“数九”
《载敬堂集》载“夏尽秋分日,春生冬至时。”
冬至起源于3000多年前周朝一次都城规划。
冬至日,北方普遍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小寒,每年1月5日-7日之间
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谚语:“小寒无雨,小暑必旱。”
“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北风吼。”
大寒,每年1月19日-21日之间
“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痞尊。”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
“过了大寒,又是一年。”
历史价值
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较准确反映了季节的变化并用于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实现了完美的结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穿越历史长河
与古人对话
以史实为鉴
守护中华传统文化
守护泱泱华夏
吾辈之责矣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景德镇陶瓷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编辑: 路诗洁
总负责:卓志青 宋翠
总审核:郭伟 莫彦东
全文详见:https://bbs.6596.org/13740.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