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六五集)輯錄-无量寿经解演义摘录 【令眾歡喜。亦令大眾。聞是法已。得大善利碧丝兰卡。能於佛剎修習攝受。滿足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六五集)輯錄-无量寿经解演义摘录
【令眾歡喜。亦令大眾。聞是法已。得大善利碧丝兰卡。能於佛剎修習攝受。滿足無量大願。】
所謂時間、空間是假相,不是真的,《百法明門》裡面給我們講得很清楚,它是二十四種不相應裡面的兩種,時間、空間。不相應行法是什麼意思?就是這個法不與心法相應,不與心所法相應,也不是無因而起的,用現在的話來說,叫做抽象概念。
諸法實相,一切萬法的真相是什麼?佛說得很清楚,是自心現量,是我們的真心現出來的。自心現量是相似相續,前面一個念頭跟後面一個念頭完全不相同,相似相續,不斷之無。這個幻相,抽象概念,一個接著一個,一個接著一個,其實它根本就沒有,根本就不存在。我們如果要是把這樁事情搞清楚、搞明白,有個概念,對我們的修行會有很大的幫助,幫助我們放下萬緣,幫助我們明心見性。就是四句話,「諸法實相」、「自心現量」、「相似相續」、「不斷之無」,這十六個字好記。
「佛問彌勒,心有所念」,我們凡夫心裡頭起了個念頭,這個念頭有「幾念幾相識耶」。這一念裡有多少個細念,有多少個相分(相分就是物質現象)、識是精神現象(就是念頭)?彌勒菩薩的答覆說,「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每一個念都有相,就是整個宇宙的現相,就那一念當中就圓滿了,沒有先後,它很快就消失掉。那一秒鐘可以彈到七次,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的高頻率,在哪裡?在我們眼前。我們看不到,一絲毫的感觸都沒有,為什麼?它太快了。這是事實真相。宇宙怎麼來的?就在一念當中來的。妄想怎麼來的?也是這一念來的,這一念產生整個宇宙。一念,記住,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我們學大乘的要有這個概念。所以整個宇宙是個幻相,不是真的,正是《金剛經》上所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物質現象是虛妄,心理現象是虛妄,自然現象也是虛妄。真相呢?真相是「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如果你真正了解這個真相,萬緣馬上就放下,放下立地就成佛。
能大師告訴他(惠明),「不思善,不思惡」,把善放下,善念放下、惡念也放下,正在這個時候,「如何是明上座本來面目」,問他這句話。他立刻就醒了,就真正是我剛才所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他真把它放下了。這一放下就契入境界,什麼境界?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放下就是。放下起心動念就成佛;放下分別、執著,你就成菩薩;單單放下執著,還有起心動念、還有分別,執著沒有,就是阿羅漢。證果不是說念多少經、念多少佛號、拜多少佛,不是,與那個不相干,與放下有關係,你放下多少。完全放下,絲毫不留,就成佛,回歸自性,自性裡頭一法不立,就明心見性,不難。
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連續不斷的幻相,這就是全宇宙,這裡頭什麼都沒有,什麼都是假的。海賢老和尚教我們「好好念佛零下100度,成佛是真的,其他的全是假的」,其他的全是假的,包括佛法,世法都是假的,都不能著。「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佛法也不能想,不可以執著、不可以分別、不可以起心動念,佛法都不要,不起心、不動念,何況世間法?這就成佛,你的問題馬上就解決,當下解決。
我們現在把這個事情搞清楚、搞明白,還差什麼?還差我們沒有真放下,就差這個。為什麼不能真放下?我們對這句話還有疑問,現代人每個人都受科學的影響,什麼影響?懷疑的影響。我們受科學的洗禮,這個病根如何對治?那就是怎樣培養我們的信心。所以我常常用古聖先賢的方法幫助大家,我們的信心從哪裡建?從中國老祖宗說的「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我就從這個地方契入。我們細心觀察嬰兒赵誉博,從他出生到一百天,在這個時候,完全是天真,那不是裝出來的,不是從分別執著流出來,那是本性,就是說他絲毫污染都沒有。一百天之後,就會受一點污染,哪個是爸爸、哪個是媽媽他認識,他就被污染,他就有分別心,媽媽抱他歡喜,別人抱他,他就拒絕,這就污染,這本性就失去了,用什麼性?用習性。
真如自性,能生萬法、能生全宇宙。佛法裡面講的,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從哪來的?一念,一念當中變現出來的。十法界依正莊嚴是阿賴耶的一念,阿賴耶是妄心,生滅心,所以通過阿賴耶,本來是不生不滅全變成生滅法,有生有滅。這個道理一定要懂依安县政府网,一定要明瞭,時時刻刻要能夠提出觀照,當我們起心動念,就想到佛經上這句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想起老和尚這句話,只有念佛這是真的,往生極樂世界作佛去這是真的,其他全是假的我爱饭米粒,沒有一樣是真的。這你算是正知正見,你沒有看錯。
一個人善念斷了、惡念斷了王婉宁,正在這個時候就是你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這就是明心見性,迷悟是在一念之間。我們習氣太重,外面誘惑力量太大,禁不起誘惑,所以煩惱一念接著一念,煩惱起現行,真智不能起現行。要把煩惱斷掉,那個起心動念是真智、是智慧,是自性裡頭究竟圓滿的智慧,這才能徹悟。惠明大師給我們示現的,一句話當中他就悟入,我們聽到這句話,為什麼不能明白?惠明法師在那個時候真放下了。能大師教他,不思善,把善放下;不思惡,把惡放下。我們這個經上,清淨平等現前,清淨平等心馬上出來了项炜伊。我們今天念了清淨心,心不清淨;念平等心,心不平等,所以我們不能契入,人家就能契入。
我們為什麼不能開悟?回過頭來檢討自己,我們聽了這麼多經,讀了這麼多經,學佛幾十年,沒放下,還在原地兜圈子。佛沒有過失吴聊聊,經典沒有過失,法門沒有過失,過失完全在自己,疑慮之心放不下,我放不下,念念還有個我。能大師在那裡,不但是我放下,法也放下,世法放下,佛法也放下,那叫真正的佛法,佛法是覺悟,清淨平等覺這是佛法,統統放下了上海张学兵。所以很快,你看,言下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永遠脫離六道輪迴,不但脫離六道輪迴,還脫離了十法界。
淨宗是上中下三根統統得度,它用一句佛號,深信服科技有限公司你要相信,像海賢老和尚真相信,真相信是什麼?真幹,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天到晚不間斷,除了睡覺,醒過來佛號就接起來,工作不妨礙心裡念佛,生活也不妨礙心裡念佛,待人接物都不妨礙。我見到一個人,章嘉大師,他是持咒,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場合,你細心去觀察,他口在動,沒有聲音。他跟我們談話,他開口,那個念咒就斷了,跟我們談話,談完之後他就又接起來,很快、很自然,他成習慣了。海賢老和尚亦如是,海賢老和尚就念一句阿彌陀佛,生活沒有把它丟掉,穿衣吃飯佛號不間斷;工作,他的工作是種田,是利用勞動,勞動那些動作都是熟透了的,不需要用思考,所以他沒有思考,他心裡一樣念佛,無論幹什麼,佛號不間斷。他是默念,金剛持,口動,沒有聲音亲爱的恩东。心裡面念佛,口裡不動叫默念;口動沒有聲音,這叫金剛持。九十二年不間斷。
海賢老和尚的光碟清楚,多看,看個三十遍、五十遍,味道就看出來,那個時候你就欲罷不能。像劉素雲居士一樣,她提出報告的時候,那個時候說已經看了一千六百多遍,她告訴大家,愈看愈歡喜芬组词,遍遍有感受、有受用,法喜充滿,永遠看不厭。那是什麼?因為是真的,都是從自性流出來的,沒有通過阿賴耶識,有這麼大的攝受力量。
「亦令大眾聞法得利,普發彌陀之願,學法藏之所行,攝取佛剎,滿足大願」。聽這部經,學這個法門,法藏給我們表法,我們應當向他學習,發心供養極樂世界,所做的一切功德都迴向西方淨土,不求人天福報,學法藏之所行。他行的是什麼?滿足大願,攝取佛剎康福震,我們要學四十八願,我們以四十八願光大西方極樂世界,這就對了。
第六品,就是「發大誓願」,第六品這一品是全經的精華,是《無量壽經》的精華篇。你要想了解極樂世界、認識極樂世界,這一品經學了之後,你就明白了。學會了之後,我們要發願,跟阿彌陀佛同願、同德、同行,
张煜枫哪有不往生的道理?海賢老和尚還有一句話,我們要記在心上,他說:「阿彌陀佛是我老和尚的根!」根是什麼?命根,我的命根就是阿彌陀佛。肯定認真阿彌陀佛是我自己的命根,你能不到極樂世界去嗎?肯定往生。
「又《會疏》云:菩薩聞之,自發勇猛心。彼既丈夫,我亦爾。彼發妙願,我不爾乎?故能緣之滿足大願也。」我學了四十八願,我發這個願,每一個學四十八願的人都發這個願,這真正是跟阿彌陀佛同行之人,阿彌陀佛的事業是我的事業,我的事業就是阿彌陀佛的事業,融成一片。「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此方即是淨土,淨土即是此方」。特別是自己,我學了,我要發,我要滿足彌陀大願,彌陀就是自己。
「滿足無量大願,指能滿一切志願」,一切志願就在往生淨土這一願,這一願就是一切願。你不能往生,一切願都不能達到;往生極樂世界,一切願都能圓滿成就。「又《往生論註》云:滿足往生淨土一願,即一切志願悉滿足。故云滿足無量大願。」這句話重要,比什麼都重要!我們有很多的願望很難達到,往生到極樂世界全都能達到,你一切願都滿了;不能往生極樂世界,你發個願要想把它做到都不容易。
古人有講三世怨,第一世修福慧,第二世享福,享福的時候,把修福慧忘掉了,造業了,第三世福享完,到三途去了。很多很多這個例子,不勝枚舉。明白這個道理,你能不小心、不謹慎嗎?幾個人大富大貴還行大善,修大德、行大善他可以做得到?太少了!
「法藏菩薩五劫精勤求索之大願,祗為眾生能真實發起往生淨土之一願」,這話什麼意思?原來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目的是什麼?目的是讓你真正聽清楚、搞明白,你發願求生淨土,就為這個。「故我輩末世凡夫,但能滿足此一願,即與彌陀大願相應,便入一乘願海,便與彌陀大願同體,故云即是滿足無量大願,何等方便,何等直捷,從果起修,直趨究竟。不可思議,淨土法門」。真方便,一句佛號。海賢老和尚做給我們看,海慶法師做給我們看,海賢的母親做給我們看。它是從果起修,阿彌陀佛是果,不是因。直趨究竟,就是這一句佛號念到底,一直念下去,不換題目,也不必用其他的方法來幫助。古人講淨宗有正修、有助修,正修是念一句阿彌陀佛,助修也是念這一句阿彌陀佛。這就是直趨究竟,不可思議,淨土法門。
這一遍我們學習《大經科註》是第四次,第四回。前面三回重在解,這一回我們偏重在行,如何把我們所理解的落實到生活、落實到工作、落實到處事待人接物。我們希望得真實利益,真實利益就是決定這一生要往生,而且希望能自在往生。
聖學、佛法學習的稟性,也就是學習所要求的,是老實、聽話、真幹,這個稟性好,老實人不懷疑,學習的態度真誠塞德克巴莱,真誠心、恭敬心、清淨心,他能聽得進去,他能保持,他能落實,真正得利益。這就是淨宗學人的條件。這個條件不足,要把它補起來,為什麼?不足黄鹤楼记,你這一生很難往生,太可惜!所以要學老實、要學聽話、要學真幹,待人接物,生活、工作都要學真誠心。這個年頭用真誠心,老實人吃虧,不怕吃虧。決定不能佔便宜,為什麼?佔不到便宜,佔便宜的果報是吃大虧。還是老實好,吃虧是福,不是壞事情,吃虧人消業障,業障消了福報就現前。我們修的福,福不能現前,為什麼?有業障。福沒有丟掉,業障消了福報就現前。所以,能吃虧,歡喜吃虧,絕不做佔便宜的事情。能忍刘晓靓,修忍辱波羅蜜。有布施、有持戒,不能忍辱就得不到利益。「一切法得成於忍」,忍才能真正得到利益,不能忍不行,大難大忍绝对良医,小難小忍。海賢老和尚忍辱的功夫高,什麼都能忍,沒有怨恨心,沒有煩惱,天天法喜充滿。
【發大誓願第六】
世尊滅度之前,交代弟子兩句話,你們要能夠護持正法,一定要遵守,第一個「以戒為師」,第二個「以苦為師」,你才能護持,要持戒、要吃苦,絕不怕吃苦。
戒是根本,重點的就是三皈、五戒、十善,這是根本戒。
三皈是修行最高的指導原則。學佛學什麼?就這三條,第一條「皈依佛」,第二條「皈依法」,第三條「皈依僧」混在隋唐。六祖惠能大師給人家授三皈,他不講佛、法、僧,他說,「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你皈依佛是要念念覺而不迷鉴花烟月,這真的皈依佛了,皈是回頭,依是依靠,我依靠什麼?依靠正覺,依靠覺悟,不再迷惑了。皈依法,法是正知正見,經典裡面所說的都是方法,你要依靠正知正見,不能依靠邪知邪見。現在你看這個社會,家家有電視,人人有網路,網路、電視裡教的什麼?殺盜淫妄,全是負面的,全是邪知邪見,這還得了!這就是今天社會為什麼動亂,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災變,原因在此地。皈依僧,僧是什麼?清淨,皈依淨,淨是六根清淨,一塵不染。所以六祖提醒大家,三皈依要講實質,不能講形式,講形式你沒有得到,真正三皈這才是佛的學生,有名無實不算。
學佛這進門,入門先告訴你佛講的什麼,最高的原理原則教導給你,傳授給你。然後怎麼去做,落實在五戒,就是三皈五戒,不殺生、不邪淫、不偷盜、不飲酒、不妄語,這五戒。然後在家有八關齋戒,出家有沙彌律儀,這是具足三皈五戒之外想再向上提升,這是一個階梯。
持戒,海賢老和尚做得好,基本戒做到了房友网,其他那些枝枝葉葉統統做到,三聚淨戒、一切威儀他都做到,肯吃苦,能忍辱,真正是學佛最好的榜樣。見到人親切、溫和、歡喜,所以無論在家出家、男女老少都願意親近老和尚。老和尚非常慈悲,現身說法,真的是身行言教,他是以身教為第一,做出來給你看。你有問題,他給你講解,講解得簡單扼要,讓人聽到容易記住,歡喜接受,所以影響很大。我們淨宗同學,真的要向他老人家學習。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一六五集)2015/1/18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02-041-0165
全文详见:https://bbs.6596.org/1253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