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政知局│新时代命题: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同心智慧“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扛起时代使命担当,为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
云报政知局│新时代命题: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同心智慧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扛起时代使命担当,为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而努力奋斗。”
7月23日举行的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云南省委、省政府对“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作出了全面部署。
云报君注意到,这一新命题有着深厚的背景和重大的意义,可谓是历史的责任、时代的召唤、人民的期待。
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云南为何有底气?
云南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香料王国”“有色金属王国”等美誉,生物物种及特有物种均居全国之首;在国家划定的十大生态安全屏障中,云南肩负着“西部高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三大生态安全屏障的建设任务,在国家生态安全战略和国际生态安全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在云南流传的许多谚语
也都生动地体现了云南人尊重自然、守护生态的朴素理念:
“森林是父亲,大地是母亲,天地间谷子至高无上。”
“有树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粮,森系网名有粮才有人。”
……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要求云南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就是牢记总书记嘱托,扛起时代使命担当的行动。
此次会议的规格很高:省委书记陈豪、省长阮成发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副书记李秀领主持,省政协主席李江出席。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领导,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叙永一中,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省直部门、省属企事业单位和中央驻滇单位、各州(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赵世桐。
与此同时,会议传递出的信息量也很大。会议首先深入系统学习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特别是“生态兴则文明兴”的深邃历史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严密法治观、“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全民行动观、“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共赢全球观。
会议强调,要以更有力的担当作为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绿色发展、制度建设等方面勇于创新、探索经验、走在全国前列,促进生态环境建设质量持续改善,做到生态美、环境美、山水美、城市美、乡村美,向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和全省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成绩单。
要研究把握“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的深刻内涵,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重大部署和重要任务落到实处。一要从严从实抓好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整改工作;二要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要全面推动绿色发展;四要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五要改革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六要广泛开展“我为美丽添光彩”大讨论和宣传活动。
——陈豪
紧扣“努力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的战略定位,围绕“生态美、环境美、山水美、城市美、乡村美”目标,按照“最高标准、最严制度、最硬执法、最实举措、最佳环境”要求,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云南贡献。
——阮成发
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决策部署上来,切实扛起政治责任,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云南落地生根。
——李秀领
●调整充实省环境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按八大标志性战役分设8个专项小组,定期召开调度会。
●狠抓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建立省级环保督察机制,我省实现对16个州市环境保护督察全覆盖。
●发布《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在全国率先发布省级生物物种名录(2016版)、红色名录(2017版)和省级生态系统名录(2018版),国内首个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草案)》)进入省人大立法审核程序青云岩。
●出台贯彻落实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的实施意见,开展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
●全省河湖库渠实现省、州、县、乡、村五级河(湖)长制全覆盖,实行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
●云南省积极构建以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为主体的“纵横结合”的生态补偿制度,实施南盘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试点。
●不断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实现省级和国家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同标准和管护全覆盖,建立补偿标准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动态调整机制。
●规范运用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是地方生态环境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不可推卸的政治责任。为此,我省率先在全国出台《云南省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办法》,制定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办法及目标考核体系、绿色发展指标体系,严格实行生态文明建设“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实施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使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广大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从根本上杜绝为追求GDP的政绩工程而损害生态环境的行为。
昆明:在全国率先推行河(段)长制赵人患鼠。
普洱:率先在全国推行绿色经济考评制度。
玉溪: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建立覆盖全流域的责任体系。
大理: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创新洱海保护治理模式。
云南具有生态优势,但也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敏感的地区,守护好这片“生态绿洲”,必须补齐短板。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强调,要清醒认识和正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与存在的突出问题超能狗,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全省各地、各部门一直在努力,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
集中财力全力支持
●2013~2018年:
省财政厅累计争取和筹措中央、省级资金575亿元,支持全省“水、土、气”污染防治工作。
持续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支持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2013~2017年:
省级筹措落实35亿元,支持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打牢基础。
全域治理全域防控
●我省环保部门结合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的实际,制定和完善有关环境标准,切实解决靠标准来界定“什么是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的问题”。
●全面构建空中、地上、地下“三位一体”,覆盖水、土、气、声、生态、辐射等环境要素的监测网络,切实解决靠监测来界定“是否有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的问题”。
●按照实行最严格环境保护制度的要求,切实解决靠严密的法制“管理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的问题”。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要求,推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管发展、管生产、管行业必须管环保”责任的落实。
整治城市黑臭水体
省住建厅、省环保厅联合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工作的通知》,全面开展设市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坚持“一河一策”原则,采取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等措施,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统筹好上下游、左右岸、地上地下,重点抓好源头污染管控,集中力量打好消除黑臭水体歼灭战和长治久清持久战。确保到2020年底,全省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95%。
化肥减量农药减量
以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为目标,全省农业部门扎实开展化肥减量行动和农药减量行动,深入实施畜禽养殖废弃物基本资源化利用行动、秸秆基本资源化利用行动、地膜回收处理行动。2017年化肥使用量231.94万吨,比2016年减少3.64万吨,化肥使用量首次实现负增长,连续3年来农药使用量保持负增长明明好爱你。
林业生态治理
●省林业厅着力推进退耕还林、陡坡地生态治理、造林绿化、天然林保护、石漠化综合治理、湿地恢复等重点生态工程锦医卫,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得益于多年的持续推进傻儿师长,全省林业生态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污染防治攻坚战
●玉溪市围绕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全面推动各项生态环保工作持续深入开展。以全面落实河(湖)长制为重点,建立覆盖全流域的责任体系,坚决打好新时代抚仙湖保卫战蚕妇吟。
●普洱市探索设立扶贫投资发展基金30亿元,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市村庄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78.8%。
●大理州在扎实推进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以及垃圾处置、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各项工作的同时,认真总结洱海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工作经验,把“生态+”的理念融入全州产业发展,通过实施中水回用、高效节水灌溉、跨区域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畜禽粪便资源循环利用等项目,积极构建生态经济体系,推动形成内需扩大和生态环境改善的良性循环。
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省各级各部门积极探路。从理念到行动,绿色发展日益成为与传统工业化增长模式相竞争并获胜的另一种发展模式,成为消费升级的新动能、创新驱动的新动能和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洱海保护治理+产业结构升级
2017年,洱源县加大了对洱海的保护治理,关闭客栈,
周梦晗整治违章建筑,污染防治。与治理同步的,是减少面源污染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从根本上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流转土地11.9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高效生态农业,建成3.2万亩化肥农药减量示范区,实施水稻绿色种植9万亩;整治畜禽养殖污染,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关停搬迁规模化养殖场42个,建有机肥厂、畜禽粪便收集站;实施禁渔和退塘行动,推广稻田养鱼1万亩......
●通过在凤羽河两岸百米范围内种植生态油菜、蓝莓的生态农业长廊,在当地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海菜花、荷花、生态水稻等产业也渐渐形成规模。
●通过水质目标倒逼流域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严格执行洱海流域餐饮客栈提标恢复经营和准入制度,大理着力打造高品质的绿色民宿客栈体系。
调整结构 实现双赢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玉溪市坚定不移地推进“四退三还”,沿湖县区绿色GDP考核权重增加, “三湖”绿色生态经济带加快建设,生态优势成为发展优势;
●昆明市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支持斗南特色小镇建设等方式,花农正向花卉第二三产业方向转型,为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保护滇池再发力。
重点发展生态产业
●我省重点发展“不砍树、能致富”的生态产业,大力推进木本油料、林下经济、森林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绿色富民的林业特色产业,为人民群众建造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探索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形成渔光互补、稻虾共生、稻鱼共养、稻鸭共育等多种生态种养模式,促进种植养殖融合发展。
产业绿色转型
以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倒逼全省产业优化升级,绿色制造已形成我省工业发展趋势。省工信委的数据显示:目前我省水电硅材加工一体化在建项目12个,计划投资289.3亿元,初步形成了保山、丽江、曲靖、楚雄4个硅基产业园示范基地。全省新能源汽车在建项目3个、汽车测试基地项目1个,计划投资125.6亿元;绿色食品加工储备亿元以上项目180个,绿色产业正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省继续化解过剩产能,按国家规定严禁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新增产能,对确有必要新建的必须实施等量或减量置换平利绞股蓝,切实消化污染存量、严控增量。
●找准结合点,妥善处理踩“油门”与踩“刹车”的关系,助力产业结构向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两型三化”转型发展,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
●着力培育新动能,推动重点产业精准化、具体化、项目化发展。
●以更低的成本、更优的资源配置、更丰富的产品和服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云药、云茶、云花等生物产业绚丽绽放;多姿多彩、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的生态旅游,水电等清洁能源产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将致远手指滑板教学。
全省各级各部门如何落实?
新时代要有新担当新作为
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
就是我们的新担当新作为
共同参与 共同建设 共同享有
为美丽添光彩
扛起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担当
来源:云报客户端
全文详见:https://bbs.6596.org/1126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