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鸥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浏览: 358

云浮:范仲淹后人定居在郁南河口镇南龙村委黎垌村?于明朝建有德秀范公祠...-云浮最前线合作&投稿 微信&电话丨18938467686范仲淹是北宋杰出的思


云浮:范仲淹后人定居在郁南河口镇南龙村委黎垌村?于明朝建有德秀范公祠...-云浮最前线

合作&投稿 微信&电话丨18938467686


范仲淹是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中学读本中著名的《岳阳楼记》就出自范仲淹之手,其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范仲淹是苏州人,但鲜为人知的是,他的部分后人迁居到云浮市郁南县、罗定市,如今已经繁衍到数万人。他的后人在解放战争时期,支持共产党游击队斗争还留下了一段佳话。
范仲淹后人从苏州南迁而来
坐落在郁南县河口镇南龙村委黎垌村的德秀范公祠,始建于明朝,为范氏郁南始祖范珍公三世孙范文秋为纪念其父亲范德秀之恩德而兴建。

祠堂内摆放有一块古老的神位牌,上书“宋始祖参知政事宝政殿大学士金紫光禄大夫、尚书户部侍郎追封魏国公崇祀之庙、讳仲淹、字希文、谥文正范公(妣范门李、彭)老大(夫)人神位”,下书“宋咸淳九年自苏州迁广东南海县狮子窦”内容。据当地范氏族人推断,这支范氏应该是范仲淹后代中迁往广东的一个分支夏梦狂诗曲。据范氏族谱记载,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实业家范蠡是范氏的第7代祖先,范仲淹是第62代祖先。
范氏迁到郁南河口之后,人丁兴旺,其后人开枝散叶,分别迁往罗定苹塘、云安白石,以及茂名信宜、广西、香港、马来西亚等地,据粗略估计,如今已发展到4万余人。
共产党游击队联络站长期驻地
黎垌是罗定、郁南、云浮三县交界之处,历来是兵匪必争之地东华上仙。抗战胜利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几年时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长期活跃在此地。据《中共罗定地方史》(第一卷)记载,1947年初,中共三罗特派员谭丕桓就在与罗定接壤的郁南河口建立了由谭机佳、陈文英为负责人的交通站,为接送干部、隐蔽骨干、疏散队伍和运送武器弹药等起了重要作用,打通了云浮、罗定、阳春边区游击队的联系。
黎垌村范氏族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承载了三罗民众拥护革命、支持革命、参加革命、乐于为革命事业奉献的精神,也是“军民鱼水一家亲”的体现。在解放战争年代,德秀范公祠曾作为共产党领导下的游击队驻地、联络站。今年85岁的村民范国荣说金丝猴香烟,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第四支队在当地有三个落脚点,分别是黎垌德秀范公祠,清水塘邵氏祖屋,回龙寨塘黄氏祠堂。其中德秀范公祠曾作为当时游击队的主要据点,明明白白我的心歌词长期驻有游击队战士。
据黎垌范氏族中老一辈的人讲述,1948年(另一说为1949年初)干烧鲳鱼,国民党为消灭当地游击队dnf法驱吧,从木马粉殿派兵直扑黎垌医药卫生报,刚好被外出行医的村民范桂兴(又名范灿良)见到。罗艳芳由于情况危急,范桂兴马上抄近路赶回黎垌,将情况报告给游击队领导人康星辉,使游击队及时疏散撤离。游击队为分散敌人注意力,保护该祠堂免遭破坏,从四面八方向敌人开枪,敌人得知游击队已走,便想炸毁祠堂,但连开几炮都是哑炮。走在最前面的两三个敌人,还未接近祠堂,便脚软得走不动,敌人只好撤兵而去。
范国荣告诉记者,1948年至1949年,共产党游击队在此驻扎期间,他已经十六七岁,但游击队员仍叫他“鬼仔”(当地人对小朋友的戏称)。他经常接触到游击队员,对李镇靖、麦长龙等游击队领导人都印象深刻。晚上没事干,他就跑到祠堂玩,有时还帮助游击队烧火煮粥刘华强原型。游击队在附近一个名为“油柑顶”的山头上设有第一重岗哨,时刻监视敌情。而在屋背顶的烟寮设有第二重岗哨。
当年共产党游击队纪律严明,范国荣清楚地记得,游击队用了群众的东西都会给钱,甚至用了柴草也计钱给群众。游击队员去菜地摘了菜,不知菜地是谁家的,就会写个牌子“某年月日某人摘菜多少”,然后将牌子与菜钱一起挂在菜园板桥三娘子。游击队员借用村民的床板、门板作睡铺,用完后都会擦洗干净及时归还,真正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农忙时节,游击队员还会帮群众收割稻谷。因为游击队员平时都不穿军装,外人根本看不出来。游击队在范公祠活动期间,周围环境总是打扫得干干净净。他还记得,游击队一般都在晚上活动,从苹塘、西山、八甲一带过来的。群众也会帮助游击队员缝补衣服,“给钱也补,不给钱也补”,真正体现了军民鱼水情。
据范国荣回忆打工行原唱,1949年农历的九月初一下午,游击队与敌人发生过一次交火郭伟肚皮舞。当时有30多名游击队员,起初以为敌军只有十几人,便决定打。结果战斗一打响,后面成百上千的敌军涌过来,游击队寡不敌众,只好撤退。由于情况危急,游击队员纷纷将来不及带走的枪支等武器扔进一个茅厕粪池中。后来得知这次与游击队交火的是一支广西军阀临时路过的部队。过了几天军阀部队撤走后,游击队员才从粪池中捞起枪支。经过粪水浸泡过的枪支都打不响了,村中的能工巧匠范晚九得知后ygame,主动帮助游击队员修理枪支。
群众知道共产党游击队为劳苦大众谋利益,群众也大力支持游击队。据已故游击队通讯员范汉钦的儿子范辉友讲述,范氏家族公家的枪支都全部捐给了游击队,部分群众还将自己看家护园的枪支捐给了游击队,有的没有枪支的也将稻谷出售买枪支捐给游击队。
历史文化建筑亟待修葺
据范氏珍公家谱记载,范德秀是郁南范氏始祖珍公的次子。明朝1576年,广东总兵张元勋与广西总兵一道奉皇命征剿罗旁瑶,范德秀是兵中一员,跟随张公来平乱押韵表,后因立下战功而官拜“千总”。平乱后的1578年,范德秀见此地适宜发展纳粹恶狼,遂回惠州府长宁县甘棠都雷石周村,将父亲珍公与母(何氏、苏氏)及兄长德乾、三弟德和,举家迁至连滩晋康司柱头乡(今连滩镇),开垦创业。不久,范德秀又迁黎垌。后来,其子文秋公为纪念父亲的功德,兴建“德秀范公祠”。至民国初年,其十一世孙范云梯(曾任乐会、万县、崖州等的知县)重修祠堂,并加建了当时流行的西洋风格前座,使该祠堂成为中西合璧风格一座典型祠堂。

德秀范公祠主体建筑占地258平方米,坐东向西。前部为典型的西洋建筑风格,中后部为中国传统风格的建筑。祠堂内壁题画一系列的彩色文画,人文氛围为浓厚,彰显范氏一族崇文尚德的优良家风古力特。
据文物专家初步判断大邪王,该祠堂历经明、清、民国及共和国四朝,具有300多年历史,算得上是一座比较珍贵的历史文化建筑。
该祠堂还曾作为当地的学校,培育了一代又一代革命事业及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范氏一族也人才辈出。郁南范氏始祖珍公(德秀公之父亲)之后,清朝时期的六世祖范齐宾,人称“范五公”,是当时两广一带著名的“风水先生”,他的故事至今仍在民间广为流传。十世祖范其勋,光绪年间考取举人。十二世祖范云梯,光绪二十三年入京会试得甲等第二名,后任海南琼崖后备,继任乐会、万县、崖州等地知县壬寅宫变,在海南为官十年,公正廉洁,爱民如子,断案如神石雪峰,深受百姓爱戴,被当地百姓称为“万民伞”、“万民衣”,海南岛有名的“南天一柱”石刻题字即是他的杰作。第十四世孙范志强青楼12房,是抗美援朝战斗英雄铊怎么读,荣立一等功。第十五世孙范小杏,是1999年肇庆地区的高考文科状元,考入北京大学至研究生毕业,现入职中央电视台。

但眼前的德秀范公祠已经显得十分破旧,屋顶的横梁大多数已经被白蚁蛀空,多处墙体剥落,瓦面漏水,亟待修葺。据了解,范氏族人已经启动了修葺计划。我们看见的修葺效果图庸医治驼,重修后仍保留原建筑风格和架构,力求做到修旧如旧。


部分图片来源:范氏大族谱续修理事会;分享自:云浮发布
转自:郁南最前线
云浮最前线 ID:yfbuluo
90%的云浮人都关注了呢个公众号
全文详见:https://bbs.6596.org/10050.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