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鸥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浏览: 342

云石:德国世纪之战,结果屌丝逆袭高富帅,造就欧洲第一强国-云石 当我们翻阅欧洲的历史,会发现曾经有这么一个国家,它被人称为“不是有军队的


云石:德国世纪之战,结果屌丝逆袭高富帅,造就欧洲第一强国-云石


当我们翻阅欧洲的历史,会发现曾经有这么一个国家,它被人称为“不是有军队的国家,而是一个有国家的军队”;不仅是军国主义的发源地,恐怕也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建军史比建国史还要长的国家——它就是普鲁士。
作为德意志联邦中的一员,普鲁士原本只是偏安于东北一隅的一个小邦,在德意志四分五裂的众多邦国中显得很不起眼。不过到了18世纪中期,情况却骤然改观,普鲁士迅速崛起,在德意志各邦国之间形成了与奥地利两强并立的格局。到了19世纪,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带领下,普鲁士王国正式启动了统一进程,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了德意志,建立了以普鲁士王国为首的德意志帝国,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大业!

不得不说,这是十分非凡的成就!毕竟,作为一个格局相对独立的地缘板块,普鲁士能从一个“蛮夷之邦”崛起为一个欧洲强国,本身就充满传奇色彩,而在这轮统一进程开始时,普鲁士还面临着一个非常强大的对手——奥地利。
要知道,奥地利帝国曾无比强大,长期把持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职位,普鲁士的领土很多都是靠为奥地利帝国卖命得来的,其家底远不能和实力雄厚的奥地利相提并论台湾怪谈。
为什么普鲁士最终能战胜奥地利,成为德意志的主宰?
在云石君看来,这首先要感谢的,是普鲁士地缘格局的演变。
翻开地图不难发现,普鲁士的核心区域在北部平原(现德国东北部和波兰),北部临近波罗的海,地处波德平原。乍一看,普鲁士有足够的地缘优势,但其实不然。
普鲁士所占有的这片区域是一片盐碱地,遍布沙质低地和沼泽,土壤十分贫瘠,跟法兰西平原、东欧平原完全不能比。虽然沿海,海边却是一片滩涂,无法发展航海业王江穗,奥地利人甚至轻蔑地称呼它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砂石罐头”。

在农耕时代,由于气候寒冷和人类技术水平有限,北欧大陆的开发价值一直不高。虽然经过千年的技术积累,人类已经可以支撑对北欧平原的初步农业开发,但这种技术的进步依然是有限的,依然只是建立在人力耕作技术方面的量级提升,而非由人力耕作向机械化耕作的质变,所以北欧平原在当时都是典型的蛮荒地区。
再者,普鲁士天生地缘上左右没有很强的自然屏障,又容易受到北欧维京海盗的侵袭,难以积蓄足够的力量抵御外部势力的干扰,导致该地区长期以来都处于战乱动荡之中。
反观奥地利则不然。奥地利帝国核心区位于中欧山区盆地,地缘格局相对独立,进可攻退可守,并可居高临下,统摄北部平原低地,与北部的普鲁士相比g7009,奥地利对普鲁士占有绝对的地缘优势。
但工业革命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这场源于英国的工业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生产力的动力源泉,不仅改变了参与其中的每一个国家的命运,也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格局。随着工业的进步,北欧的价值更加凸显,这种凸显主要体现在对自身开发潜力的提升。
随着工业,特别是机器大工业的推广和普及,使得人类征服自然能力大大提高,这种情况下,北欧这些在农耕时代因技术所限无法大规模利用的板块,因着人类技术水平的提升,其开发难度大大降低,原先许多不可开发之处,现在也能够开发出来,许多只能做初步开发的地方,开发程度也越来越高宠妻婚然天成,平原的优势尽显无遗。与此同时,北欧海盗国家对中欧的威胁消失,也给普鲁士的崛起提供了一个天然良好的外部环境。
这下形势就得以逆转:相较于奥地利山区盆地的地形复杂多样,普鲁士的面积更广阔,形状更规整王茜华老公,工业的力量又大大强化了陆上交通的效能,航海技术的提升,使得外海航行更是不在话下。种种因素,使得普鲁士的地缘潜力得以充分释放,本身的实力越来越强,其地缘优势逐渐压过了奥地利。毕竟,在工业革命的大潮流下,海权国家比内陆国家天然具有发展优势。
第二,文明的进步和大航海时代的来临,使得拥有临海优势的普鲁士比位于内陆的奥地利更有优势。
众所周知,中世纪以前,由于独特的地缘优势,地中海才是欧洲文明的核心天下第一佞臣,当初威震世界的罗马帝国,也是以环地中海为其主要版图。从地中海往北看,亚平宁山脉贯穿了整个意大利半岛,北部受阿尔卑斯山山脉阻挡,文明程度由南到北呈现出递减趋势,因此早期的普鲁士受以地中海为核心的欧洲文明辐射影响较小。
随着中欧、北欧逐渐崛起,阿尔卑斯以北,尤其是北德平原的开发程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普鲁士由于地处平原和临海优势,文明传播速度快,辐射范围广,逐渐盖过了地缘格局相对独立的奥地利。
另一方面,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开启和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人真正走出了地中海的小圈子,并航向未知的大西洋,文明程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通过大西洋,欧洲可以直接通道非洲、亚洲,甚至还发现了广袤的美洲新大陆,并在这里建立了殖民统治。而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地中海贸易圈逐渐萎缩,北海——波罗的海贸易圈逐渐取而代之,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海洋贸易枢纽。
从外部看,普鲁士临近的波罗的海是欧洲众多河流的入海口,数量众多的海湾和海峡使得波罗的海的海岸线如同锯齿一般,形成了许多港口清迈之恋。由于商业贸易上急迫需求的刺激,欧洲各国间的商业贸易交流需求也与日俱增,拥有临海优势的北部平原比内陆更有优势,自然而然成为欧洲内部商业交流中枢,得以积蓄出大量的财富。另一方面,随着工业革命的来临,东西欧板块也逐渐得到了崛起的契机,而波罗的海南岸相对优良的地理条件,也使得哪怕是陆地层面,北部平原也更适宜作为连接东西欧的地缘通道,其地缘重要性也日渐凸显。
第三,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导致教权衰落,宗教纽带断裂,民族思潮崛起,奥地利面临内乱和分离主义思潮的威胁。
从地缘格局上看,奥地利是内陆国家,境内多山,多河流湖泊。东阿尔卑斯山脉横贯全境,山地占全国面积的70%。多瑙河流经奥地利东北部,形成维也纳盆地,境内河流纵横交错,将陆地板块切割开来,整体地势呈现出西高东低的走向寿县牛肉汤。

作为一个庞大的帝国,神圣罗马帝国国内容纳着十几个甚至更多人口相近的民族,可以说是一个多民族的联合体。由于这种天然的地缘阻断的存在,导致奥地利民族差异明显,政府又缺乏对非主体民族有效的约束,需要高度依赖宗教力量来维系统一认同,这就造成了教权势力的扩张,其影响甚至凌驾于世俗治权之上。
不过,随着近代的到来,教廷的权威急剧衰落。新教的崛起,使得天主教势力范围大幅萎缩;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思潮的泛滥,更是从根本上动摇了教廷维持自身权威的意识形态基础。
“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随着宗教神秘感的去除,民众对政教分离的认同度不断提高,教廷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也大幅下降,对奥地利世俗政权的控制力也大不如前。宗教改革摧毁了支撑帝国的教权这一大支柱,而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和后来的拿破仑战争使民族主义和革命的浪潮席卷整个欧洲,动摇了王权的根基,民族独立的呼声更是将帝国推到了风口浪尖。在随后的意大利战争、普奥战争中,帝国政府更是颜面扫地。所以在1867年,帝国不得不与境内第二大民族——匈牙利民族妥协疯狂奥术师,给予其与奥地利相同的地位。所以说,奥匈帝国本身就是民族独立运动的产物,更确切地说,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结合体。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虽然奧地利的德意志民族和匈牙利的马扎尔民族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双元帝国体系,但这种二元政体本身就存在强烈的不稳定性,其背后折射出的是奥匈帝国复杂的民族关系,不仅因为民族数量众多,更是因为国内没有一个占绝对多数的民族。语言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冲突撕裂着这个国家,这样当民族矛盾激化的时候,政治形势就变得十分紧张,后来奥匈帝国的解体也从侧面验证了这一点。开着大奔来接你这样一个民族宗教矛盾重重的国家,显然无法承担起整合德意志民族的重担。
再看普鲁士,相比于民族众多矛盾重重的奥地利,普鲁士内部民族成分也较奥地利简单得多,德意志人占据绝对优势,无论是血缘还是文化,普鲁士内部相对来说较为和谐,民族矛盾要远远小于奥地利。
再者,自1525年,来自勃兰登堡的阿尔伯特当选为条顿骑士团总团长后,宣布改信路德宗教,从此切断了与骑士团名义宗主罗马梵蒂冈的联系,所以普鲁士普遍接受的是新教。而这种新生的新教由于本身缺乏根基,加之初生的新教实力较弱,难以与王权分庭抗礼,其影响远不如世俗治权石枣,这就导致了普鲁士国内王权一家独大,同时也保证了普鲁士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在随后与奥地利的争霸中,民族单一内部团结的普鲁士最终战胜了民族复杂内部分裂的奥地利。
虽然普鲁士由于自身地缘潜力的开发成功压过奥地利,踏上了统一德意志的征途,但这条路走得并不平坦。放眼欧洲,随着大国崛起,欧洲地缘政治的博弈越来越激烈,德意志的统一不仅是本民族的内部问题,而是演变成一个复杂的国际问题,一些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如法国也参与其中,充当起了搅屎棍的角色。那么法国为什么要阻扰德国统一?德国的统一又对法国的地缘政治产生了哪些不利影响?关注微信公众号:云石,下一节中,云石君继续为您解读。
本文为云石地缘政治系列第159章——德国之第3部分。解读大国博弈内幕,剖析政治深度逻辑,请关注本微信公众号,持续收看全部云石君原创文章。关注方式:长按下方二维码,自动识别,即可。

苹果与腾讯撕逼,将IOS用户向公号赞赏的功能关闭。愿意打赏的IOS用户,关雪盈可通过下面二维码打赏,在此谢过。

全文详见:https://bbs.6596.org/8290.html

TOP